[实用新型]升降式双层房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3856.4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仁;李敏愚 |
主分类号: | B60P3/345 | 分类号: | B60P3/345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双层 房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供人们在其内生活的房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渡假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自行驾车游的方式中,住房休息和饮食往往是最为困扰这些游客的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人们渴望能有一种可以在公路上行走,而驻扎时又能作为休息饮食场所的车辆,现有具备这种功能车辆一般是体积空间很大的房车,这种房车通常是作为一个居家场所使用,不仅占地大,而且十分昂贵。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住在一个房屋内生活,作为一种旅游交通工具,人们希望拥有的大都是一种小巧经济型的房车,现有这类小型,甚至微型的房车有如中国专利“可炊可臣变形汽车”(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1320995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10月7日),该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经济实用、造价低、适合于自驾旅游的可炊可卧变形汽车。它是由汽车主体和多功能车厢组成的;多功能车厢包括乘卧间、厨房间、车厢体、升降机构和车厢上盖。乘卧间连接厨房间,升降机构位于车厢体的四个角,车厢上盖位于车厢体的顶端,车厢上盖连接车厢体,车厢体连接升降机构。该车的升降机构由设置在厢体四个角的V形柱,保温层,液压缸和活塞杆构成,这种升降机构在升降过程中很难保持4个角的升降机构同步运动,由此会造成升降不顺,甚至卡住,严重的时候会造成严重损坏;此外,这种车辆对于车厢的功能区分割较为固定,不能使多种功能交叉应用空间,因此,使用受限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式双层房车,它可以解决现有双层房车升降机构工作不够可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升降式双层房车包括有汽车底盘和装在汽车底盘上的车厢,所述车厢的顶蓬连接有多根活动支柱,这些活动支柱分别插接在车厢侧边的固定支柱上,至少有三副相互插接的所述固定支柱与所述活动支柱在所述固定支柱与所述活动支柱之间通过丝杆和丝杆螺母相连接,所述的各根丝杆通过链条传动装置相互连接,该链条传动装置与车上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活动支柱插装在所述固定支柱内,也可以是所述固定支柱插装在所述在所述活动支柱内,在所述活动支柱插装在所述固定支柱内的结构形式中,可以在所述活动支柱上设有插销孔,并在固定支柱的上端装有用于插入所述插销孔的活动插销,当活动支柱升高到位时,通过将插销插入所述活动支柱上的插销孔而能够可靠地防止顶蓬意外下降。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柱的上端之间可以连接有分隔上层车厢和下层车厢的隔层板,也可以不设隔层板;在所述车厢侧面的框架或是板体上,可以通过铰链装有多层可翻转平放或竖立收折的折叠床,在车厢下层还可以设有灶具,水盆和便器;所述便器可以是由所述车厢下层底板下的空腔和通过活动滑轨与所述车厢下层底板相连接的,在其中设有通孔的托板构成;所述顶蓬升上到位后,可以在活动支柱之间拆装活动连接有蓬布和护栏;在驾驶室顶上可以装设储水箱。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顶蓬的升降的可靠性高:由于顶蓬的升降是通过三副以上的连接在活动支柱和固定支柱之间的丝杆和丝杆螺母来实现,而且各丝杆的转动是由一个链条传动装置相互连接实现同步转动,因此,支撑顶蓬的各活动支柱的升降可以完全实现同步运动,升降动作可靠性高;此外,在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之间装有限位的插销插孔,可以保证上升到位的顶蓬和车厢上层可靠固定,避免发生意外下降;
2、车厢空间利用方便灵活:由于车厢内兼作床面和座面的是通过铰链活动地装在车厢侧面上的折叠床,因此,乘座或是睡眠空间可以交叉使用,当折叠床收折起时,车厢内可以获得很大的活动空间作为他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升降式双层房车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C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D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图1中E-E处的剖面结构图;
图5是图1中F-F处的剖面结构图;
图6是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G-G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所示的升降式双层房车是在一个微型车底盘1上装有由底板13、固定支柱2、侧板10和隔层板9构成的下层车厢。其中隔层板9连接在各固定支柱2的上端,侧板10连接在固定支柱2上,底板13与各固定支柱2的下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仁;李敏愚,未经李庆仁;李敏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38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