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粗集料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3961.8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擎;郑丽华;安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42 | 分类号: | G01N3/4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集料 界面 强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集料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粗集料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粗集料界面存在强度薄弱过渡区,界面过渡区结构相对疏松,强度较低,是细观力学的重点研究内容。细观结构研究表明,界面过渡区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薄弱环节。界面粘结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是混凝土细观力学数值分析的重要参数。
目前,混凝土粗集料界面过渡区力学强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显微硬度法和劈拉法。其中,显微硬度测试是选择一定的载荷,把金刚石正四棱锥压头压入试件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卸去载荷,在试样表面压出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正四棱锥压痕,然后计算荷载与压痕面积比值获得界面的显微硬度,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获得界面的硬度指标,不能直接得到细观力学分析所需要的强度指标。劈拉法首先加工2cm×2cm×1cm的石材,用砂纸将其中一个2cm×2cm面作为界面粘结面打磨,再将打磨后的石材垂直放入2cm×2cm×2cm试模一侧,再在试模另一侧浇注水泥净浆,经小刀插捣、手工振动刮平后,养护至所要求龄期,然后进行劈拉强度测定。该测试方法所制作试件的界面粘接状况与现场制作的混凝土存在较大差异,一是石材的粘结面经过打磨与混凝土中粗集料粘结面有差异;二是试件粘结界面的成形条件与现场混凝土中界面成形条件不同,没有经过现场混凝土集料与砂浆挤压、摩擦、振捣过程。并且养护时界面暴露在空气中,界面粘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与实际条件不相符合。因此,发明一种准确测试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方法,是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粗集料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其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实现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测试结果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测试结果不准确、操作繁琐等缺陷和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粗集料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折强度试验机和与所述抗折强度试验机相配合使用的界面抗折强度加载装置,所述界面抗折强度加载装置包括供被测试圆柱体试件水平放置的支座和在所述抗折强度试验机的驱动装置带动下对圆柱体试件进行竖直向下加载的压头,所述压头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上;所述支座包括水平支板和纵向水平布设在水平支板上的两根圆柱状支撑杆,两根圆柱状支撑杆平行布设在水平支板上且二者间的间距小于圆柱体试件的长度,圆柱体试件与圆柱状支撑杆呈垂直布设;所述压头包括上压块和纵向水平布设在上压块正下方的圆柱状上压杆,所述圆柱状上压杆位于两根圆柱状支撑杆间中心线的正上方;且压头竖直向下加载过程中,圆柱体试件与圆柱状支撑杆和圆柱状上压杆间均为点接触。
所述水平支板为矩形钢板,圆柱状支撑杆和圆柱状上压杆的直径相同且均为圆柱状钢条。
所述上压块为“T”字形结构,且其由压块一和固定在所述压块一正下方的压块二组成;所述压块一和压块二均为矩形或圆柱形钢块。
所述圆柱状支撑杆和圆柱状上压杆的直径均为8mm~10mm,两根圆柱状支撑杆间的间距为30mm~4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布设方便且加工制作方便,加工制作成本低。
2、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
3、测试效果好,采用压头和支座对所钻取圆柱体试件进行加载时,能实现单点接触,因而加载效果非常好,能为被测试圆柱体试件提供一个良好、可靠、稳定和真实的现实加载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实现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测试结果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界面抗折强度测试装置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测试结果不准确、操作繁琐等缺陷和不足。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圆柱体试件; 2-支座; 2-1-水平支板;
2-2-圆柱状支撑杆; 3-压头; 3-1-上压块;
3-2-圆柱状上压杆; 4-粗集料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3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