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转子结构的CT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5573.3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3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陶乃波;宋文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瑞能真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10 | 分类号: | H01J3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8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转 结构 ct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T球管,尤其涉及一种外转子结构的CT球管。
背景技术
CT机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随着技术的发展,CT机以高分辨能力及直观、准确的诊断效果而得以推广普及,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CT球管,也称为X射线管,是CT机中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X射线,CT球管的技术完善与否直接影响CT机的工作效果。CT球管在CT机上使用时,因为其靶盘的热容量很大,一般为2M-6M,甚至更大,使其自身的重量很大(最大的可达3kg以上),所以,对动转系的承载能力要求很高,理论上,承载能力的大小直接与轴承的大小、体积成正比。如图1所示,现有的X光球管及CT球管所使用的管芯均采用内转子结构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中,转子01的转轴02通过轴承03与固定轴套04相配合,其工作时,由所述转轴02在所述固定轴套04内部转动,以带动阳极靶进行旋转,由于现有CT球管的设计问题,使得该轴承03的使用在直径上受限,无法加大轴承的直径,而使其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并且由于CT球管的使用环境极其恶劣,需要在几百度高温环境下工作,且采用固体润滑,其润滑效果较差,因而对内转子结构的CT球管极易造成损坏,影响CT球管的使用效果及寿命,特别是大功率CT球管,绝大部份因上述原因而造成损坏、报废。国内目前的CT机发展趋势正在向多排螺旋CT发展,因此CT球管的功率也越来越大。而每年只在CT球管的更换上就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可达几亿美金)。由于技术垄断,该产品完全被国外控制,因而导致CT球管的使用成本极高,国内很多医院用不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CT机及相关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普及。
综上所述,现有的CT球管由于结构的不完善而存在使用效果较差、寿命较短、使用成本较高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寿命长、使用成本较低的外转子结构的CT球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球管壳体,所述球管壳体内部两端分别设有阴极、阳极靶,所述外转子结构的CT球管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固定轴,所述转子与所述阳极靶连接,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球管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转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子套在所述固定轴外部,所述转子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有若干滚珠,所述转子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固定轴可转动配合。
所述转子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有若干轴承,所述转子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轴可转动配合,所述轴承可采用标准件。所述转子与所述固定轴之间可优选设置两个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固定轴,所述转子与所述阳极靶连接,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球管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转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子套在所述固定轴外部,即采用了外转子的结构,所述转子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有若干滚珠,所述转子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固定轴可转动配合;采用上述外转子结构的旋转装置,极大地提高了旋转装置的运转系性能,由于转子的内径相当于轴承的外径,使得其外径大大增加,因此其承载能力得以大大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转子的转运性能,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转轴,使得CT球管的整体重量下降,进一步改善转子运转性能,并因减少现有部件的使用而使得制造得到降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减少原有CT球管因轴承的承载力小所造成的损坏,使CT球管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极大降低了CT球管的使用成本,并极大提高我国CT球管的制造能力及水平,有利于CT机在国内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所述转子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有若干轴承,所述转子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轴可转动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径可随所述转子内径的增大而增大,从而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并且可选用轴承的标准件,有利于加工、装配,并可有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CT球管的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瑞能真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瑞能真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5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