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拉筋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5824.8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6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凤军 |
主分类号: | A63B26/00 | 分类号: | A63B2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41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调节 拉筋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拉伸筋骨的健身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医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筋缩的疗法,但各种撑拉的方法在习武、气功、瑜伽锻炼中一直存在。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所以长寿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软的筋骨。这是因为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经络相同,故筋缩处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拉筋过程中,胯部、大腿内侧、腘窝等处会有疼痛感,说明这些部位筋缩,相应经络不通畅。拉筋的直接疗效是祛痛、排毒、增强性功能,对颈、背、腰、腿起到松筋活络、活血理气等作用,对颈椎痛、腰椎痛和老年人的腿脚不便等非常有效。目前市场上的拉筋凳其拉伸臂角度不可调,且没有手臂伸展装置,所以拉筋效果有限,尤其是初学者很难在短期内使用锻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可根据锻炼的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拉筋椅。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拉筋椅,包括横向布置的凳体,凳体的下方连接凳腿,凳体的一端连接角度连接装置,角度连接装置上设置固定轴,固定轴上穿置纵向布置的拉伸臂,凳体的另一端连接手臂伸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连接装置包括半圆形的角度调节盘,角度调节盘上设置若干个通孔,拉伸臂上设置与通孔相匹配的调节销。
本实用新型的手臂伸直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手柄,两个手柄分别通过方管与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人平躺在凳面上,一条腿靠在具有一定角度的拉伸臂上,另一条腿自然下垂并着地,双手握住手臂伸展装置上的手柄并伸直。每条腿拉十分钟,对颈、背、腰、腿起到松筋活络、活血理气等作用,从而有效治疗颈椎痛、腰椎痛和老年人的腿脚不便等疾病。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拉伸角度可调,同时具有手臂伸展装置,所以锻炼效果显著。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筋凳,能够对颈、背、腰、腿起到松筋活络、活血理气等作用,对颈椎痛、腰椎痛和老年人的腿脚不便等症状尤其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拉筋椅,包括横向布置的凳体1,凳体1的下方连接凳腿2,凳体1的一端连接角度连接装置9,角度连接装置9上设置固定轴4,固定轴4上穿置纵向布置的拉伸臂3,凳体1的另一端连接手臂伸展装置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连接装置9为半圆形的角度调节盘5,角度调节盘5上设置若干个通孔,拉伸臂3上设置与通孔相匹配的调节销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臂伸直装置7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手柄8,两个手柄8分别通过方管10与凳体1连接。
本实用新型凳体由一长方体框架构成,所述凳面安装在所述凳体的顶部,所述凳腿固定在凳体上,所述凳体的一端固定一角度调节装置,拉伸臂安装在角度调节装置上并可沿固定轴进行角度调整,该拉伸臂高出所述凳面的部分的长度范围与人体的腿长范围相适应,手臂伸展装置安装在凳体方管中,并可纵向伸缩。角度调节装置通过焊接、铆钉连接或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凳体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调节拉伸臂3沿角度调节装置9上的固定轴4转动,调整出相对于凳面11的合适自己的角度,并通过调节销6固定角度,人躺在凳面11上,一条腿靠在拉伸臂3上并贴紧,另一条腿自然下垂并尽量着地,双手握住手臂伸展装置7上的手柄并尽量沿方管10伸出、伸直,整个人及装置的重量由凳腿2支撑。每条腿每天各拉十分钟,从面对颈、背、腰、腿起到松筋活络、活血理气等作用,治疗颈椎痛、腰椎痛和老年人的腿脚不便等疾病。本实用新型主要从有效锻炼身体角度出发,在人们业余时间,利用该实用新型进行拉筋锻炼,令脊柱上的错位得以复位,于是“骨正筋柔,气血自流”,消除或减缓腰膝、四肢及全身各处的痛、麻、胀等病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凤军,未经王凤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5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