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形玩具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7562.9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敦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敦狮 |
主分类号: | A63H17/25 | 分类号: | A63H17/25;A63H1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玩具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具体为一种变形玩具车。
背景技术
玩具车在玩具市场中属于最多的种类,玩具车基本上都是外观和某些功能上模拟真实的汽车类工具。在现有的玩具小车设计越来越精良,功能越来越丰富。从原来的静态玩具,逐渐发展为动态玩具,例如电动玩具车,遥控玩具车,可玩性和趣味性越来越强。无论玩具车功能如何变化,玩具车本身的结构却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变形金刚类的玩具,其来源于日本动画片。这类玩具的特点是设计了复杂的关节,通过转动各种关节而实现玩具的变化。为了使玩具车也能够在外形上出现较大的变化,增加玩具车的趣味性,就成为技术人员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玩具车形变功能少、感觉呆板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增加玩具车的变形功能的变形玩具车。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变形玩具车,结构包括带有前车轮组和后车轮组的车体,后车轮组之间为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齿轮组,其上的输出轴分别和后车轮组连接,在后车轮组上方分别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后变形支架,在前车轮组上方活动设有前变形盖,车体上还设有变形机构。
所述的变形机构包括:驱动轮组中间设置的大牙轮,在车体中部上设置的变形驱动组件,变形驱动组件的转动输出端齿轮驱动大牙轮,变形驱动组件上方为撑杆,撑杆一端和前变形盖连接,撑杆另一端和摆臂连接,摆臂下端铰接在车体上,摆臂两侧还卡接后变形支架,大牙轮啮合驱动摆臂。
与现有的玩具车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前变形盖和后变形支架,并且前变形盖和后变形支架分别和车体活动连接,能够围绕车轮转动。在前变形盖和后变形支架之间设有撑杆,撑杆通过位于车体中间的变形驱动组件驱动,可以形成一些比较动感的立体造型。增加了玩具车类的变形功能和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小朋友的玩耍兴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撑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意,一种变形玩具车,结构包括带有前车轮组10和后车轮组2的车体1,后车轮组2之间为驱动组件12,驱动组件12包括电机和减速齿轮组,其上的输出轴分别和后车轮组2连接,在后车轮组2上方分别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后变形支架3、5,在前车轮组10上方活动设有前变形盖9,车体1上还设有变形机构,所述的变形机构包括:驱动组件12中间设置的大牙轮4,在车体1中部上设置的变形驱动组件7,变形驱动组件7的转动输出端齿轮驱动大牙轮4,变形驱动组件7上方为撑杆8,如图2所示意,撑杆8一端和前变形盖9连接,撑杆另一端和摆臂6连接,摆臂6下端铰接在车体上,摆臂6两侧还卡接后变形支架3、5,大牙轮4啮合驱动摆臂6。
如图3所示意,遥控使变形驱动组件7内电机开始工作,然后变形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齿轮驱动大牙轮4转动,大牙轮4向前转动,并推动摆臂6带动撑杆7前移,撑杆7立即推动前变形盖9向车底方向转动,同时由于摆臂6和变形支架3、5的卡接关系,变形支架3、5在原位置不动,而整个车体1则受反作用力向上翘起,最后形成如图3所示意的形态,所述的后变形支架3、5下端还设有轮11。该形态类似于一个坐在地上的小动物,而且还可以在驱动组件12的驱动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敦狮,未经杨敦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7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