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控转向式冰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7688.6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志刚 |
主分类号: | B62B15/00 | 分类号: | B62B1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冰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橇,属于冰雪运动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适用于冰雪场地运动的简单器械一般局限于爬犁、雪橇或冰橇,结构多采用在长方形板材的底部安装滑刀,以狗拉或马拉为动力行走。近年来人们研发了各式各样的手控或脚控式冰橇,但是现有的冰橇在冰面上滑行时存在滑行速度慢、滑行不灵活、转弯时易侧翻和方向不易掌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冰橇在冰面上滑行时存在滑行速度慢、滑行不灵活、转弯时易侧翻和方向不易掌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脚控转向式冰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脚控转向式冰橇由整流罩、连接杆、橇体、座椅、转向轴、转向滑刀、调整杆、两个主滑刀、两个脚踏板和多个支撑连接件组成,所述整流罩和橇体通过调整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轴转动安装在整流罩的底板上,转向轴的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调整杆和整流罩的底板与转向滑刀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脚踏板设置在整流罩内,两个脚踏板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中部与转向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橇体的上方设置有座椅,座椅与橇体通过多个支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橇体的下端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为底边小于顶边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腰上分别安装有一个主滑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脚控制转向滑刀,滑行更灵活;通过安装整流罩降低了风阻,并通过将主滑刀安装在橇体的下端的腰上,实现了侧卧式安装,提高了冰橇的整体稳定性,解决了转弯时易侧翻的问题,而且提升了冰橇的滑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产生角度倾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脚控转向式冰橇由整流罩1、连接杆10、橇体3、座椅4、转向轴6、转向滑刀7、调整杆8、两个主滑刀9、两个脚踏板2和多个支撑连接件5组成,所述整流罩1和橇体3通过调整杆8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轴6转动安装在整流罩1的底板上,转向轴6的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调整杆8和整流罩1的底板与转向滑刀7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脚踏板2设置在整流罩1内,两个脚踏板2通过连接杆10固定连接,连接杆10的中部与转向轴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橇体3的上方设置有座椅4,座椅4与橇体3通过多个支撑连接件5固定连接,所述橇体3的下端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为底边小于顶边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腰上分别安装有一个主滑刀9。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支撑连接件5的个数为3~6个。如此设置,整体结构更合理。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支撑连接件5均为减震弹簧。如此设置,当冰橇转向或冰面发生变化时座椅4产生各个方向的角度倾斜,滑行更稳定且使用者更为舒适。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调整杆8由套管8-1和杆8-2组成,所述杆8-2卡装在套管8-1内。如此设置,便于调整调整杆8的长短,使冰橇更加便于适用各种身高人群。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主滑刀9由三棱锥体9-1和折刃9-2组成,所述折刃9-2固定安装在三棱锥体9-1的下端棱边上。如此设置,主滑刀9更坚固、结实,且主滑刀9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小,阻力减小,大大提高了冰橇的滑行速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折刃9-2为合金折刃。如此设置,滑行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人坐在座椅4上,通过双脚控制转向滑刀7的滑行方向,通过现有的手杆实现撑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志刚,未经胡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7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超导电暖气室内门
- 下一篇:金属模具电磁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