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7823.7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8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平;丁晓方;胡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徐士金 |
地址: | 214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调节 整复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骨折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与行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且大部分波及跟距关节。近年来对于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重建角及Gissane’s角,纠正骨折移位、跟骨的高度和跟骨轴及跟骨的增宽和短缩,恢复跟骨形态、保持完好的足弓及各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目前,随着跟骨修复钢板的广泛采用,塌陷的距下关节面得以有效整复固定,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但术后常出现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刺激引起的不适及神经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临床上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治疗器械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微创的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应用于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在有效复位、固定的同时,避免了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刺激引起的不适及神经肌腱损伤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其特征是由斯氏针、连接器、支撑杆、调节螺杆、稳定杆、自攻螺钉组成;调节螺杆、支撑杆和稳定杆通过连接器与斯氏针、自攻螺钉相连接形成二个相连的三角形结构。使用时将斯氏针分别穿过跟骨结节和胫骨结节,在第五跖骨基底外侧、第一楔骨内侧分别拧入自攻螺钉,然后用连接器将调节螺杆、支撑杆、稳定杆和斯氏针、自攻螺钉连接组成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通过调整调节螺杆的长度、稳定杆的距离进行复位固定。
用本支架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具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克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某些不足,如创伤较大、费用较高及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运用本支架,对局部软组织和骨折愈合干扰较小,复位后的骨折块可以获得稳定的固定和较好的愈合,特别适于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安装正位图
图3是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安装侧位图
图中:1-斯氏针、2-连接器、3-支撑杆、4-调节螺杆、5-稳定杆、6-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复位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首先采用侧方挤压复位,纠正跟骨的增宽,然后在跟骨结节下方用1-2枚斯氏针轴位向前或向前下方穿入,不过骨折线,一手握住前足尽量跖屈,另一手握斯氏针尾部向足底方向对抗用力撬拨,使距下关节面恢复平整,完成骨折的复位。
2、固定透视下冠状位在跟骨结节由内向外、胫骨结节下由外向内横形各穿入一枚斯氏针1,然后在第五跖骨基底外侧,第一楔骨内侧各拧入一枚自攻螺钉6。在斯氏针1和自攻螺钉6上,用连接器2依次安装调节螺杆4、支撑杆3、稳定杆5组成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其中调节螺杆4、支撑杆3、稳定杆5形成二个三角形结构。支撑杆3固定踝关节于90°功能位,根据术中X光所见,通过调整调节螺杆4、调整稳定杆5的距离,复位满意后,拧紧各连接器2完成固定。
治疗过程中,根据X光显示骨折复位情况,可通过两种方法进一步纠正骨折移位:①调整调节螺杆4,增加调节螺杆4长度,跟骨结节下移,可加大角,恢复足弓高度;②调整稳定杆5的距离,拉大调节螺杆4和支撑杆3之间距离(三角形结构底边)可以纠正跟骨的短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未经无锡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7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沟铜滑触线终端总成
- 下一篇:信息码语音解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