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疗病理性高度近视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8624.8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2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唐仕波;李涛;丁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仕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00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理性 高度 近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治疗病理性高度近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病理性高度近视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病变主要累及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等多种眼部组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眼轴变长、巩膜后葡萄肿形成、近视度数增加、脉络膜萎缩及视网膜萎缩等。目前临床上针对病理性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后巩膜加固术、后巩膜兜带术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但上述治疗方法均存在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病理性高度近视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进行性眼轴变长的原理,旨在通过缩短眼球长度、阻止眼轴进一步增长来实现对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有效控制及治疗,提供了一种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治疗器械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病理性高度近视的装置,包括有与眼球周长相适应、并平行设置于眼球赤道部前后的第一PMMA条带和第二PMMA条带,第一PMMA条带、第二PMMA条带的首尾两端分别可调连接;在第一PMMA条带和第二PMMA条带之间、贴附于眼球表面设有可根据眼轴收缩幅度大小而进行松紧调节的PMMA调节带。
第一PMMA条带的首端表面上等距的排列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部,其尾端表面上排列有与定位凸起部位置一一对应并供第一定位凸起部卡入的第一定位孔;在第二PMMA条带的首端表面上等距的排列有多个第二定位凸起部,其尾端表面上排列有与第二定位凸起部位置一一对应并供第二定位凸起部卡入的第二定位孔。可通过第二定位凸起部和第二定位孔,调节第一PMMA条带和第二PMMA条带的长度,使之与眼球周长相适应,两端多余部分可剪除。
所述PMMA调节带包括有第三PMMA条带和第四PMMA条带,所述第三PMMA条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PMMA条带上,第四PMMA条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二PMMA条带上,第三PMMA条带的另一端和第四PMMA条带的另一端相互可调连接。
所述第三PMMA条带和第四PMMA条带的另一端相互可调连接结构为分别设置在第三PMMA条带上的多个第三定位孔和设置在第四PMMA条带的多个第三定位凸起部,第三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凸起部位置一一对应,第三定位凸起部卡入第三定位孔内。通过调节第三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凸起部的嵌合位置,并根据需要调节其长度,可使第一PMMA条带和第二PMMA条带2相互靠拢,能使装置起到适应眼球不同收缩效果的作用,进而达到缩短眼球轴长的目的。
在所述第一PMMA条带和第二PMMA条带的表面上分别设有供第三PMMA条带和第四PMMA条带穿设并扣合连接的第一贯穿通槽和第二贯穿通槽。
所述第一PMMA条带与眼球四个象限接触的表面上设有四个弧面。在眼球四个象限设有类似“拱桥”样的弧面结构,可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装置对涡状静脉的压迫和损伤。
在所述弧面的旁侧设有缝合孔。眼球直肌间的各象限,通过缝合孔,将第一PMMA条带和第二PMMA条带缝合固定于巩膜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方便,组织创伤小,眼轴缩短程度可灵活调控,治疗效果确切;(2)通过一种手术,不仅可治疗和预防眼底并发症,同时可治疗和预防屈光度的增加;(3)器械组织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并发症少及治疗效果稳定,有望成为治疗病理性高度近视的理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PMMA条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PMMA条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PMMA条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PMMA条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PMMA条带,11-第一定位凸起部,12-第一定位孔,13-第一贯穿通槽,14-弧面,2-第二PMMA条带,21-第二定位凸起部,22-第二定位孔,23-第二贯穿通槽,3-第三PMMA条带,31-第三定位孔,4-第四PMMA条带,41-第三定位凸起部,5-缝合孔,6-凸起部,7-凹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仕波,未经唐仕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8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罐疗法治疗仪
- 下一篇:牙体预备就位道方向控制与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