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膝关节二次受伤害的康复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8949.6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41D1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25001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膝关节 二次 受伤 康复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膝关节康复用具,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防止膝关节二次受伤害的康复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无移位的膝关节骨折、膝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术后,半月板缝合术后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和手术修复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损伤滑膜皱壁综合症以及其它气关节病损需要制动时,都需要用到膝关节支架,配戴膝关节康复用具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的保障关节内损伤组织的修复、愈合,防止关节术后粘连,大大缩短疗程。
目前常见的膝关节康复护具中,通常是在两侧加装能够限制膝关节活动角度的支架,此种膝关节支架一般是利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与齿轮机构等连动机构来动作。以四连杆的膝关节支架来说,其通常是由固定于大腿处的上支架、固定于小腿处的下支架以及连接上、下支架的连动杆所构成,并且在上下支架之间设有角度调整机构。但是,现有的上、下支架和连动杆都是采用硬质材料制作而成,患者膝关节活动时经常发生侧向、前向碰撞,极容易对膝关节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膝关节的康复,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膝关节侧向、前向碰撞的膝关节支架,有利于膝关节尽快恢复。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防止膝关节二次受伤害的康复支架,包括左、右对称的固定杆,所述左、右固定杆上分别通过铰轴对应连接左、右摆杆,所述左、右固定杆以及左、右摆杆上均设置有绑带,所述两个铰轴上分别设置有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两个角度调整机构内侧分别设置有膝垫,所述两个膝垫之间设置有膝套。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绑带分内、外两层,所述内层绑带为透气性绑带,所述外层绑带为不透气性绑带。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内层绑带和外层绑带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膝垫与膝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护垫及膝套包裹住膝关节,膝关节发生侧向、前向碰撞时,能够缓冲膝关节与周围物体的冲击力,防止膝关节受到二次伤害。绑带分为内、外两层,天气寒冷时,内、外两层绑带同时使用,天气炎热时,可将外层不透气性绑带拆除,使患者使用时感觉更加舒适。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固定杆1、右固定杆1’、左摆杆2、右摆杆2’、膝垫3、角度调整机构4、膝套5、绑带6,所述左、右固定杆1、1’上分别通过铰轴对应连接左、右摆杆2、2’,所述左、右固定杆1、1’以及左、右摆杆2、2’上均设置有绑带6,所述两个铰轴上设置有对称的角度调整机构4,所述两个角度调整机构4内侧分别设置有膝垫3,所述两个膝垫3之间设置有膝套5。所述膝垫3与膝套5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绑带6分内、外两层,所述内层绑带为透气性绑带,所述外层绑带为不透气性绑带,所述内层绑带和外层绑带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采用粘扣、卡扣等已知连接方式。所述绑带6为透气性绑带。角度调整机构4用于调整左、右摆杆2、2’的弯曲角度,角度调整机构4上设置有刻度,可以精确调整摆杆的弯曲角度,此角度调整机构4可以采用数字卡盘或者其它已知角度调整机构,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时,用绑带6将左、右固定杆1、1’固定于大腿两侧 ,将左、右摆杆2、2’固定于小腿两侧,绑带6可以采用粘扣、卡扣等方式连接,在此不再赘述,此时膝套5正好包裹住膝关节,膝垫3位于膝关节两侧,角度调整机构4调整好角度,即可做膝关节的恢复训练,非常方便。天气寒冷时,内、外两层绑带同时使用,天气炎热时,可将外层不透气性绑带拆除,使患者使用时感觉更加舒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未经张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8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