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9249.9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兵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陈振华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外置 开关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控制器,特别是一种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是电脑主机面板功能的延伸,属电脑配件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巨大的改变,而且越来越依赖电脑。由于使用要求的不同,目前电脑主要分为台式电脑和手提式电脑。就台式电脑而言,其主机和显示器分别设置,再用传输线连接而构电脑整体。台式电脑的主机都有着较大的体积,其放在桌面上或桌子下面均占有很大的空间,不美观,也不方便。由于电脑功能开关和插口都设在主机面板上,这样,使用电脑时操作者对数据的存储或信息的读取都要站起来或弯腰操作,很不方便。而且,由于台式电脑主机不能离使用者过远,面板上功能开关或插口要经常使用,难于给电脑主机单独的防护措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脑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其将主机面板上功能外延至电脑开关控制器上,通过外置开关控制器实现主机面板上全部功能的操作,达到操作方便、快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包括外壳、上盖、底板、电源开关、PC电路板,其特征是在外壳的四周分别设有耳机插孔、音频插孔、USB插孔,在上盖的顶部设有电源开关,在壳体内装有PC电路板,在外壳与上盖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环状音量调节旋钮和环状透明灯罩,耳机插孔、音频插孔、USB插孔和电源开关通过PC电路板及传输线分别与电脑主机面板上相应的插孔和电源开关相连接。
所述的PC电路板上装有LED指示灯,环状透明灯罩扣合在外壳并罩住LED指示灯,使LED指示灯灯光通过透明外罩显现出来。
所述的上盖通过螺钉固定在环状透明灯罩上,环状音量调节旋钮套在上盖上并可以上盖为轴转动,在环状音量调节旋钮上设有固定调节电位器的固定件,通过转动环状音量调节旋钮从而调节音量大小。
在底板上设有传输线接口,本开关控制器上的全部信号线均穿过该传输线接口与电脑主板相连接。
在底板上设有防滑胶垫,以保护控制器在桌面上免于滑动。
所述的耳机插孔、音频插孔、USB插孔可设在外壳的任何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将主机面板的全部功能外延集中在一起,像鼠标一样操作,使用方便、快捷、美观、不占地方。使用本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可实现电脑主机面上所有功能,既给使用者提供方便,又给主机的保护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说明其结构。
在图1和图2中,本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的外壳12与上盖1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环状音量调节旋钮4和环状透明灯罩6,在壳体内装有PC电路板9,上盖顶部的电源开关2通过电传输线与PC电路板相连接,在外壳的四周分别设有耳机插孔10、音频插孔11和USB插孔8,耳机插孔、音频插孔、USB插孔及电源开关通过PC电路板及传输线分别与电脑主机面板上的功能插孔和电源开关相连接,本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的全部信号传输线均穿过设在底板13上的传输线接口15与电脑主板相连接。
装在PC电路板上的LED指示灯7提供电源信号和硬盘信号显示,环状透明灯罩扣合在外壳上并罩住LED指示灯,使LED指示灯光通过透明灯罩显示出来。上盖通过螺钉固定在环状透明灯罩上,环状音量调节旋钮套住上盖外缘,并以上盖为轴转动,在环状音量调节旋钮上设有固定调节电位器的固定件3,将电位器固定在调节旋钮上,通过转动环状音量调节旋钮从而调节音量大小。在底板上设有防滑胶垫14,以防止电脑外置控制器在桌面上使时打滑。
图3中,外壳12、环状透明灯罩6、环状音量调节旋钮4、上盖1及底板13围成一个轻巧、精美的柱状形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其安放在桌面上,即轻巧美观、不占空间,又使用方便。使用时用传输线将电脑外置开关控制器上的耳机插孔10、音频插孔11、UBS插孔8及电源开关2与主机板上的相应功能接口连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兵,未经唐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92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