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拖二天轮式抽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0020.7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7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武;韩冬;杨化凤;丁洪霞;刘霞;蔡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化凤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王成 |
地址: | 138001***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拖二天 轮式 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所用的举升装置,尤其是一种一拖二天轮式抽油机。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田进入三次采油阶段时,因聚合物粘度大,导致采出液粘度也增大,增加了抽吸流体的难度,要求抽油机冲程、冲次具有较大的调整范围;为了使参数调整范围增大,只能选用机型笨重、结构复杂,大功率电机,造成电能及材料的大量消耗的同时也增加了调整参数的难度。为了保证产量,往往又采取密集井口的开采形式。而一般常用的密集采油形式是随着抽油机分布形式加密,配套的动力设备也相应地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耗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调整参数困难及浪费能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拖二天轮式抽油机。该抽油机利用临近的两口井处于异相运行,使两口井产生的动载荷间相互平衡;利用驱动轮调整冲程,其调整范围可增加50%,从而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方便调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拖二天轮式抽油机,包括机架、双向电机、导向轮A、平衡轮A、导向轮B、平衡轮B、驱动轮、驱动绳A、驱动绳B、平衡重A及平衡重B,其中,所述机架的顶端固定上座,上座上固定双向电机,双向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轮连接,驱动轮的两侧分别固定导向轮A与平衡轮A、导向轮B与平衡轮B,且导向轮A与导向轮B之间、平衡轮A与平衡轮B之间均以位于驱动轮轴线上的点C为对称点;驱动绳A的一端通过悬绳器A与光杆A连接,另一端经过导向轮A、驱动轮及平衡轮A与平衡重A连接;驱动绳B的一端通过悬绳器B与光杆B连接,另一端经过导向轮B、驱动轮及平衡轮B与平衡重B连接。
所述的驱动轮与导向轮A、导向轮B、平衡轮B以及平衡轮A之间的直径差均为正值;且驱动轮的轴线高于导向轮A、导向轮B、平衡轮B以及平衡轮A的轴线;所述的牵引绳B与驱动绳B、牵引绳A与驱动绳A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临近的A、B两口井共用一套驱动系统,并以机架上端的驱动轮轴线上点C为对称点,相互对称设置各自的导向轮、平衡轮及配重,并且每口井以驱动轮为中心处于各自的静平衡状态;由双向电机带动驱动轮同时驱动A、B井异相运行时,两口井产生的动载荷也能相互平衡,使两口井综合运行能耗大幅度降低,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的目的。由于机型结构紧凑,通过驱动轮调整两口井的冲程,调整范围可增加50%,且调参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导向轮及平衡轮分别以点C为对称点的示意图。
图中1-导向轮A,2-平衡轮B,3-驱动轮,4-平衡轮A,5-导向轮B,6-驱动绳B,8-平衡重A,9-悬绳器B,11-驱动绳A,12-机架,13-平衡重B,14-悬绳器A,15-上座,16-电机,17-光杆A,18-光杆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至图3所示,该一拖二天轮式抽油机包括:机架12、电机16、导向轮A1、导向轮B5、平衡轮A4、平衡轮B2、驱动轮3、驱动绳A11,驱动绳B6、平衡重A8及平衡重B13;其中,在所述的机架12的顶端固定上座15,上座15上固定双向电机16,双向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轮3连接,驱动轮3的轮轴支撑在轴承座上,驱动轮3的两侧分别固定导向轮A1与平衡轮A4、导向轮B5与平衡轮B2,且导向轮A1与导向轮B5、平衡轮A4与平衡轮B2均以驱动轮3轴线上的点C为对称点,如图2及图3所示;驱动轮3与导向轮A1、导向轮B5及平衡轮B2、平衡轮A4的直径差均为正值;驱动轮3的轴线高于导向轮A1、导向轮B5及平衡轮B2、平衡轮A4的轴线;驱动绳A11的一端通过悬绳器A14与光杆A17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导向轮A1、驱动轮3及平衡轮A4与平衡重A8连接;驱动绳B6的一端通过悬绳器B9与光杆B18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导向轮B5、驱动滚轮3及平衡轮B2与平衡重B13连接;牵引绳B10与驱动绳B6、牵引绳A7与驱动绳A11相互平行。
该方案中,光杆A17通过悬绳器A14及驱动绳A11相连接后与平衡重A8连接,构成一套平衡装置,平衡重A8与A井井下抽油杆柱的质量接近,使A井的静载荷相对于驱动轮3的两侧平衡,以大幅减少A井的静负载;同理,光杆B18通过悬绳器B9及驱动绳B6相连接后与平衡重B13连接,构成一套平衡装置,平衡重B13与B井井下抽油杆柱的质量接近,使B井静载荷相对于驱动轮3的轴线两侧平衡,以减少B井的静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化凤,未经杨化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00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