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火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0203.9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8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基龙 |
主分类号: | A62C13/76 | 分类号: | A62C13/7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火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器结构,尤指一种设有多道防漏构造,能够有效防止灭火器其高压气体泄漏的灭火器结构。
背景技术
火灾是可怕的灾难,其破坏、毁灭的威力极为惊人,当发生火灾时,无辜的人们、无数的财物皆会于火灾中丧生、付之一炬,火灾的发生无法预测,但当火灾发生时,若紧急处置得当,便可避免灾情的扩大,而灭火器即是制止火灾扩大的必要工具,于显著地点摆放数瓶灭火器,当火灾不幸发生时,便可不慌乱地利用灭火器将火源扑灭,达到最快的救灾效益。
而依火源产生方式的不同,灭火器内含的灭火剂成份亦须随着改变,如:木材、布料、油料等易燃物质,则适用泡沫成份的灭火剂,以使泡沫浮在燃烧中的物体上,将火隔绝于表面,使火势不致外张;又粉末状灭火剂则适合使用于溶剂、油料等引起的火源,利用粉末吸收火的热力,以缓和火势的蔓延;另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可把空气排挤,使火失去氧气熄灭,且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不会残留,故适用于电器用品上,以避免设备的损坏,而为了有助于灭火剂灭火的效果,一般于灭火器中皆会注入高压气体,使灭火剂可由灭火器内喷散而出,以有效将火势扑灭,因此,除了灭火剂本身的状况,高压气体可否有效保存于灭火器瓶体内不流散,亦是决定灭火器使用期限长短的关键。
请参阅图5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携带式简易型灭火器,可随身携带于身边或汽车内,当突遇火灾时,便可轻易取得和操作使用,以快速将火势扑灭,其主要是于灭火器的瓶体3其瓶口31内壁成形内螺纹段32,再使灭火器的喷嘴4于其底端连伸外螺纹段41,以与瓶体3所设内螺纹段32相螺接,而将灭火器的瓶体3与喷嘴4组装为一体。
虽利用螺纹结构可将瓶体3与喷嘴4便利且稳固的组装,但一般螺纹结构为了使内、外螺纹可顺畅的螺合,会于螺纹间留有余隙,然而,此余隙的形成,对一般元件间的结合组装不会产生不当的后果,但对于灭火器而言,却是造成高压气体逐日流散,使用期限缩短的主因,尤其如现有的灭火器,是将内螺纹段32成形于瓶体3,另将外螺纹段41形成于喷嘴4,于平时,采瓶体3在下,喷嘴4在上的正常摆放下,高压气体极容易沿着螺纹间留存的余隙往上窜流,直接流散于外,而造成灭火器漏气的现象,因此,当火灾发生时,灭火器往往因高压气体早已流散殆尽,而难以将灭火剂喷出,导致无法达到灭火的功效,故为了使灭火器能保持其灭火的效果,必须每隔一段短时间即须更换灭火器,而造成使用者经济上的负担,再者,现代人公私事繁忙,常会忘了定期更换灭火器,因此,当需要使用灭火器时,灭火器无法发挥其功能的状况频仍发生,故如何减缓和防止高压气体泄漏,延长灭火器使用期限,是灭火器制造上必须改善的事项。
因此,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灭火器,仍有高压气体易流散的缺失,乃根据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针对该灭火器作更新的研发改良,以期发挥其更高的实用效益,而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灭火器高压气体的泄漏。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设计人提出如下灭火器结构,主要包含瓶体及喷嘴,乃于瓶体上端凸伸瓶口,另于喷嘴底侧设有套筒,再于喷嘴的套筒及瓶体的瓶口成形相互螺接的内、外螺纹段,又使喷嘴由套筒中央凸设塞块,以对应塞掣瓶口的口部,并使该塞块与瓶口的口部呈过渡配合,复于喷嘴的塞块套设止漏环,以供对应抵贴于瓶体的瓶口端面。
如上所述的灭火器结构,其中,该套筒与喷嘴一体成形。
据此,利用上述塞掣瓶口口部的塞块与抵贴瓶口端面的止漏环,以及螺接于瓶口的套筒等多道防漏构造,达到有效防止高压气体泄漏的功效,进而使灭火器保存期限能大幅提升,在长时间放置后,仍可以保有良好灭火效果,并由此减轻使用者每隔一段短时间便须定期更换灭火器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 瓶体 11 瓶口
111 口部 12 外螺纹段
2 喷嘴 21 套筒
22 内螺纹段 23 塞块
24 止漏环
(现有技术)
3 瓶体 31 瓶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基龙,未经周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02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