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生产状态监控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2811.3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郭腾明;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腾明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王锡洪 |
地址: | 2515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生产 状态 监控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油井生产状态既能监控,对油井原油产量又能计量的油井生产状态监控仪。
二、背景技术
油井产量计量是油田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油井产量进行准确、及时计量,对掌握油藏状况,制定生产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各油井产量计量的方法主要还是采用分离器量油和翻斗计量等方法,也有采用量油车、软件量油和多相流量计计量等方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油田越来越需要功能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油井计量设备和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油田管理水平。
经考察分析,现有的油井原油产量计量方法和计量仪表,还没有一种完全适合油于油井计量方法和计量仪表,各自都存在一定的问题。1、分离器量油存在着效率低、不连续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等缺点。2、翻斗计量存在着天然气直接放空,浪费能源,污染环境,有气就计量不准。3、单井计量车只适用于单井的不连续计量。4、示功图量油存在着载荷传感器易发生偏移,对低产井及不规则示动图、软件很难判断。5、流量计中体积流量计专家认为不适应于油井原油计量,不适应混合介质和介质含率变化大的介质计量;速度式流量计安装精度要求高,使用条件苛刻;质量流量计压损大,成本高;相对而言三转子流量计比较适合油井计量。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一定的抗粘稠性;二是具有一定携带杂质的能力;三是不受气体影响。其缺点表现在:一是还不能达到完全抗卡的要求;二是当稠油、高凝油进,混合液可由转子腔进入齿轮腔,严重阻碍齿轮转动,以至严重时卡死;三是油井计量所要求的是液体部分的重量,而不是混合液的体积,它还不能单独直接进行油井计量,它需要进行压力和温度的校正并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油井计量的目的。并且,现场还不能测取温度,压力资料,压力和温度数据本身也是油井生产的一项重要资料,结合它可更准确地判断出油进生产的状态。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生产状态监控仪,解决上述计量方法和计量仪表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三转子流量计、单流阀式安全阀、压力温度传感器、加注机油阀和智能表头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三转子流量计后下边的进口腔和出口腔的壳体壁上向后开有两个通孔,在通孔上安装一个单流阀式安全阀,单流阀式安全阀的进口与进口腔通孔相连,单流阀式安全阀的出口与出口腔通孔相连,在单流阀式安全阀的进口上安装一个压力温度传感器;在三转子流量计壳体中心线底部或上部上设有一个智能表头,接收流量信号,压力温度传感器信号,并按数据组向计算机传输信号;在三转子流量计的齿轮箱的上顶部或前侧部设有一个加注机油阀。
单流阀式安全阀由阀体、阀芯、弹簧和卸压螺帽组成,阀体设为长条形,在阀体长方向的中心设有一个圆柱形阀芯腔,腔内设有圆柱形阀芯,阀芯至右顶卸压螺帽之间设有螺旋式弹簧,进出口设在阀体的内侧,阀体与三转子流量计壳体之间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安装了安全阀,使流量计在转子卡死状态时,能在一定压差的情况下自动打开安全阀,使不至于堵塞管线造成事故。
2、设计安装了压力和温度传感器,可实时录取压力、温度数据,监控油井生产状态,并通过计量软件达到油井计量的目的。
3、设计增加了齿轮箱的加注机油阀,可平衡齿轮腔与转子腔之间的压力,防止混合流体进入齿轮腔,避免了流体对齿轮的阻碍和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4、安装了智能表头,使能同时录取压力、温度和流量数据,并按数据组传送数据。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图2中单流阀式安全阀5的部面图
图中1、2、3-转子 4-法兰 5-单流阀式安全阀 6-泄压螺帽 7、8、10-齿轮 9-加注机油阀 11-压力温度传感器 13-智能表头 14-壳体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腾明,未经郭腾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2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