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4990.4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1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秦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友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13/46;H01R13/50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唐秀萍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线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接地弹片的同轴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会包括有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三大基本单元。金属壳体用来能够保护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等电连接器内部零件不被损伤,而且还能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作用,因此金属壳体能够间接地影响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导电端子则是电连接器的关键元件,它能够直接影响连接器的可靠性。绝缘本体用来保持导电端子能够设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使各个导电端子之间及各导电端子与金属壳体之间相互电气绝缘。
现有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是通过单纯地将绝缘本体包覆以提供屏蔽作用,但其没有更多的设计来提高其屏蔽性能。在高频传输领域,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密度及其功能日益增加,更需要利用金属壳体阻止内部电磁能辐射或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具有接地弹片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以提高连接器电气传输的稳定性及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其金属壳体上设计有接地弹片,其良好的接地性能使得连接器的电气传输更加稳定、准确,而且设计该接地弹片还可以方便线材焊接至该同轴线缆连接器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导电端子、一上壳体、以及一下壳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一自该基座前表面向前延伸的舌板,以及一自该基座后表面向后延伸的后板。在该绝缘本体上形成有若干个端子通道,每一端子通道均形 成一上通道、一与该上通道连通的下通道、以及一连接该上通道与该下通道的交汇端。该上通道形成于该舌板的上表面并贯穿于该基座的前后表面;该下通道形成于该舌板的下表面、贯穿于该基座的前后表面并延伸至该后板的上表面;以及该交汇端位于该舌板的前端,用来连接该上通道与该下通道。这些导电端子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通道中,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一上半部、一下半部、及一连接部,该上半部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上通道中,该下半部收容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下通道中,该连接部连接该上半部与该下半部,并且该连接部收容于该舌板前端的交汇端。该上壳体覆盖于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并且将该基座与该后板的上表面包覆于其内。该下壳体覆盖于该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并且将该基座与该后板的下表面包覆于其内。在该绝缘本体的后板的后端形成一开口,在该下壳体的后侧设置有一向上弯折的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伸入该开口中,并且该接地弹片的顶面与该导电端子的下半部的上表面相平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通过在金属壳体上设置接地弹片,能够提高其接地性能,使其电气传输更加稳定、准确,而且设置该接地弹片还可以方便线材焊接至该同轴线缆连接器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组合图,其中导电端子组装在绝缘本体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刺破式连接器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1的部分结构组合图,其中导电端子20组装于绝缘本体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1的组合图;以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1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若干个导电端子20、一上壳体30、以及一下壳体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友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友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49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胶气管套管固定带
- 下一篇:一种儿童输液用辅助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