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5170.7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峰;王春江;赵淑侠;谢静洁;高原;王建国;邢丹;陈树涛;李雪英;杜文明;周鹏宇;沙洪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春峰 |
主分类号: | B62D55/08 | 分类号: | B62D55/08;B66F9/075;A01B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7000 吉林省白城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田 整地 装载 运输车 | ||
1.一种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有主机架、发动机、变速箱、驾驶室、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平板主机架(23)前端固定有左右两个竖机架(50),左右两个竖机架(50)前面分别固定有左右两个竖梁(32),左右两个竖梁(32)前端分别连接左右两个起重臂总成,左右两个竖梁(32)的连接梁上连接角度调节臂总成;起重臂总成和角度调节臂总成前面连接斗形液压铲(1);平板主机架(23)后部上面有装载平台(20);平板主机架(23)上部有驾驶室(18)、发动机(19)、变速箱(11);平板主机架(23)下部通过前支撑板(31)和后支撑板(24)连接履带行走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起重臂总成的结构是,竖梁(32)上端的起重臂后连接轴(10)连接起重臂(38)后端,竖梁(32)下端的起重油缸后连接轴(33)连接起重油缸(34);起重油缸活塞杆(36)前端有起重活塞杆穿轴(37)连接起重臂中间的支点上,起重臂(38)前头有下耳穿轴(41)连接斗形液压铲(1)底部的左右两个下耳板(42);起重油缸(34)上有起重油缸进油管(35)与分油泵(13)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角度调节臂总成的结构是,斗形液压铲(1)后背上部中间的上耳板(2)通过上耳穿轴(3)连接调节支臂(40),调节支臂(40)另一头有调节支臂连接轴(39)连接角度调节曲臂(5),角度调节曲臂(5)中间有支点轴(4);角度调节曲臂(5)的另一头通过角度调节活塞杆穿轴(6)连接角度调节活塞杆(7),角度调节油缸(8)固定在左右两个竖梁(32)的连接梁上;角度调节油缸(8)上有角度调节油缸进油管(9)与分油泵(13)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装载平台(20)后部有向上翘起的平台后挡板(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履带行走机构有绕主动轮轴(30)旋转的主动轮(29)及张紧轮(25)、托带轮(26)、下排从动轮(28)及其绕以上各轮旋转的履带(27)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履带(27)为橡胶履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平板主机架(23)上部设皮带调节板(16),皮带调节板(16)上部中间有调节滑道(45),调节滑道(45)内有可在其内上下滑动的张紧轮固定螺栓(46),张紧轮固定螺栓(46)上有可在其上转动的张紧轮(44)压在传动皮带(15)上;皮带调节板(16)下部有调节板固定螺栓(48)把其固定在调节板座(47)上,调节板座(47)与主机架(23)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整地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前支撑板(31)前端设整地铲油缸(52),整地铲油缸活塞杆(51)通过下耳穿轴(41)连接斗形液压铲(1)底部的下耳板(42);整地铲油缸(52)上有整地铲油缸进油管(53)与分油泵(13)相通;斗形液压铲(1)后背上部两端的两个上耳板(2)通过上耳穿轴(3)连接两个竖机架固定耳板(49),两个竖机架固定耳板(49)固定在左右两个竖机架(50)前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春峰,未经朱春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51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改进的茶叶内袋包装机
- 下一篇:液压拉伸器手动拧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