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蕊叶片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5661.1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亮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29/02;E05B15/00;E05B15/14;E05B1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是一种插蕊叶片锁。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市面上的传统锁局,一般均是采用叶片或锁蕊的结构,或者单纯的采用天地锁结构,总体来讲,其结构都较为单一,使得产品均只能应用在特定场合的门上,而不能实现多用途多场合的适配,而且,这些锁具由于结构的限制,一般只具有一种锁紧防盗方式,使得插蕊锁的防盗功能均较为单一,很容易遭受破坏,因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多种结构于一体,使用效果好,适合场合多样,并且防盗功能佳的插蕊叶片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插蕊叶片锁,包括锁体锁体的一侧边为与门相结合之面板,面板处设置有斜舌,锁体内铰设有传动压迫斜舌的旋转机构,在锁体侧面还设有匙孔,还包括:
设置于锁体内并位于匙孔旁的叶片结构,与插入的钥匙形成传动连接,并与传动连接所述斜舌;
设置于面板处的方舌,其后部设于锁体内,并位于匙孔旁,与插入的钥匙形成传动连接;
设置于锁体内的天地锁钩,其中部设有斜滑槽,将所述方舌上延伸出的导向柱容置于内,以将方舌横向运动转化为天地锁钩的竖向运动;
通过顶板扭簧机构铰设于锁体内的顶板,顶板的转动头部传动连接旋转机构,锁体侧边与顶板的转动头部相邻处设有缺口;另有一从门外侧穿设至锁体的缺口处的按钮,其中部与门相铰,后部位于缺口外侧,以形成在门外侧按压按钮而压迫顶板,进而传动至旋转机构以使斜舌回退的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体内设有备用旋转机构,传动连接一设置于面板处的备用方舌,备用旋转机构上设有多边形孔,锁体侧面上设有连通多边形孔的过匙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插蕊叶片锁,把天地锁与叶片锁相互融合为一体,并结合方便的按钮打开斜舌式的结构(俗称美式锁结构),实现了集三种结构于一体,并采用叶片作为锁芯结构,使得产品更具显著的防撬、防撞、防火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防盗效果佳,使用效果好,适合安装使用于于多种场合的门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门上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相配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锁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插蕊叶片锁,包括锁体1,锁体1的一侧边为与门相结合之面板11,面板11处设置有斜舌2,锁体1内铰设有传动压迫斜舌2的旋转机构3,在锁体1侧面还设有匙孔12,形成了锁的基本结构,通常在使用时,将钥匙插入匙孔12内,钥匙便与斜舌2相传动连接,转动插入的钥匙,可以压迫斜舌2回退入锁体1内,从而可实现锁的开关,此外一般的斜舌2还设置弹性回位结构,例如图中所示的弹簧21,套于斜舌2后部杆上,并在端部连着一个挡块22,用弹簧21加挡块22的结构来实现与诸如钥匙等结构的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插蕊叶片锁结构中还包括有:
设置于锁体内1并位于匙孔12旁的叶片结构4,与与插入的钥匙形成传动连接,并与传动连接所述斜舌2,使得插入匙孔12的钥匙与叶片结构4相连,这样在转动钥匙时,钥匙侧端压迫叶片结构4的侧边,使得叶片结构4作相应动作,并将相应动作传动给斜舌2,从而可使得斜舌2回退;由于采用叶片结构4取代了通常所使用的锁蕊,叶片结构4是多片叶片排设的,相应的,钥匙也有所改变,例如图3所示的钥匙,是典型的用于开叶片锁的钥匙01,其端部011凹凸不平,在插入匙孔12转动时,凹凸不平的端部011便可以针对干扰、推动不同层的叶片,使得叶片结构4运动,而将锁舌打开;
设置于面板11处的方舌5,其后部设于锁体1内,并位于匙孔12旁,与插入的钥匙形成传动连接,这样使得插入匙孔12的钥匙可直接控制方舌5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亮,未经李伟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5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