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连接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6067.4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涛;刘勇锋;胡家国;付士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B7/00 | 分类号: | F16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田治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实现收放功能的折叠式连接杆。
背景技术
在地质探测、救援与安全施工等工程应用中,经常需要将一些探测仪器放到地下孔洞中并固定方位,为了能是顺利地将探测仪器放到合适位置,会采用一个连接杆来延伸探测深度空间,而为了方便运输携带或存放,通常会采用可折叠的连接杆。
现有技术的可折叠的连接杆如图1所示,两段相邻杆体31间直接通过固定铰连接,多段杆体31间可互相折叠,但这种固定铰链接,灵活性不好,杆体1间不能完全折叠,存放时还是要占用较大空间;而要进行完全折叠时,需对其进行拆卸,这样增加了使用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连接杆,灵活性好,存放空间小,重量轻,便于运输携带,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折叠式连接杆,包括至少两根杆体31,还包括设于相邻杆体31之间的连接块33;相邻杆体31与连接块33两端铰接。
所述杆体31的端部32设有开槽34,所述的连接块33两端分别嵌入相邻杆体31的端部32中,并铰接。
所述连接块33两端铰接孔35间距大于相邻杆体31的半径之和。
所述杆体31的截面为圆形、圆环形、矩形或矩形环。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连接杆灵活性好,存放空间小,重量轻,便于运输携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现有的折叠式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与图3所示,一种折叠式连接杆,包括至少两根杆体31,图中只示出两相邻杆体3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邻杆体31之间设有连接块33;相邻杆体31与连接块33两端铰接。具体的铰接方式是在所述杆体31的端部32设有开槽34,所述的连接块33两端分别嵌入相邻杆体31的端部32中,并通过销钉4铰接。这种通过嵌入形式的连接,大大增加了其结构强度。同时,所述杆体31与连接块33的材料为塑料ABS、铝合金或合金钢。建议采用抗拉强度高的合金钢,以提高整体的抗拉强度。
所述连接块33两端铰接孔35间距大于相邻杆体31的半径之和。保证相邻杆体31可以并排折叠。这里的“半径之和”的描述适用于杆体31的截面为圆形、圆环形的方案,而对于杆体31的截面为矩形或矩形环的方案,则要考虑回转方向上截面的尺寸,只需保证相邻杆体31可以并排折叠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6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平头油杯的万向节
- 下一篇:一种排水泵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