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8607.2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3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香;何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香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青州市范公***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用引流管,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胸外科手术时引流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引流管由管身及其一端的鸭嘴和侧孔组成,使用时引流管头部插进胸腔,胸腔内的液体或气体由管头部和侧壁上的引流孔进入引流管排出,手术时在胸壁切一小口,将引流管的鸭嘴端插入胸腔,在皮肤上缝一丝线将引流管系住,这种直管状引流管的缺点是不易放置正确,置管深浅不易掌握,固定困难,容易脱落,由于引流管的位置不易固定,管头侧壁的引流孔可能外移而对着胸壁组织,将引流气体引进胸壁组织而导致皮下气肿,引流管的位置不准还难以达到彻底地将液体引流出来,并影响肺扩张,另外引流管的不固定及其鸭嘴型的头部还会造成胸肌摩擦引起疼痛、出血等症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直管式胸腔引流管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置入方便、定位准确、固定可靠、能有效地防止引流管脱出或部分脱出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内具有管腔,在管体的一端设有伞状管头,在伞状管头上设有与管腔连通的引流孔,在管体上设有固定环。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伞状管头与管体连接的位置处具有环型的凸台。
在固定环上设有两个通孔。
引流管擂入胸腔后,在两个通孔上各系一纱布带,纱布带环绕身体系紧,从而保证引流管不会脱出。
所述固定环与管体之间设有弹性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将引流管的伞状管头置入胸腔内,并使凸台靠贴在胸壁内侧面上,同时将固定环移动至合适位置,并在两个通孔上各系一纱布带,纱布带环绕身体系紧,从而保证引流管不会脱出,胸腔中的欲引流液体则由引流孔进入管腔并引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将引流管固定限位,从根本上避免了将气体导入胸壁组织的可能性,因而也避免了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技术要求低,伞状管头的设计保证了引流管固定可靠,不易脱落,避免了造成残腔和刺激胸肌引起疼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伞状管头;3-引流孔;4-凸台;5-固定环;6-通孔;7-弹性橡胶圈;8-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具有管腔8,在管体1的一端设有伞状管头2,在伞状管头2上设有与管腔8连通的引流孔3,所述伞状管头2与管体1连接的位置处具有环型的凸台4,在管体1上设有固定环5,在固定环5上设有两个通孔6,所述固定环5与管体1之间设有弹性橡胶圈7,工作时将引流管的伞状管头2置入胸腔内,并使凸台4靠贴在胸壁内侧面上,同时将固定环5移动至合适位置,并在两个通孔6上各系一纱布带,纱布带环绕身体系紧,从而保证引流管不会脱出,胸腔中的欲引流液体则由引流孔3进入管腔8并引出体外。
本实用新型将引流管固定限位,从根本上避免了将气体导入胸壁组织的可能性,因而也避免了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香,未经王永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8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