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偏置圆锥型内转子混合调节磁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9411.5 | 申请日: | 201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肖林京;孙传余;高峰;张绪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4 | 分类号: | F16C32/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偏置 圆锥 转子 混合 调节 磁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磁悬浮轴承,特别是一种圆锥型永磁偏置内转子混合调节磁轴承。
背景技术
由于磁悬浮轴承具有无接触、不需要润滑、寿命长、噪声小等优点,在需要减摩和高速运转等领域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公知的磁悬浮轴承的转子结构和定子结构多呈现圆柱型,不能实现同一磁路对轴向和径向的同时控制,譬如其中的一种混和式磁轴承,其径向磁轴承和轴向磁轴承空间上是相互分离的,调节径向力和调节轴向力相互独立,这就使得该种磁悬浮轴承的体积偏大、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永磁偏置圆锥型内转子混合调节磁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永磁偏置圆锥型内转子混合调节磁轴承,包括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转子总成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子铁芯与第二转子铁芯,第一转子铁芯与第二转子铁芯呈圆锥型,定子总成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子铁芯与第二定子铁芯,第一定子铁芯与第一转子铁芯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定子铁芯与第二转子铁芯的形状相适配,在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的左段设置有四个分别由电磁与永磁磁路组成的各自独立的第一磁路控制单元,在将磁轴承的轴向断面或端面视为坐标平面,以转子总成的轴心作为平面坐标系原点的情形下,四个第一磁路控制单元分别分布在X轴与Y轴正负方向上,在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的右段同样设置有四个分别由电磁与永磁磁路组成的各自独立的第二磁路控制单元,四个第二磁路控制单元也同样分别分布在X轴与Y轴正负方向上。
上述两个相邻第一磁路控制单元之间设置有属于定子总成组成部分的第一弧形外侧绝磁块,上述两个相邻第二磁路控制单元之间设置有属于定子总成组成部分的第二弧形外侧绝磁块;上述第一磁路控制单元与第二磁路控制单元之间设置有属于定子总成组成部分的第三弧形外侧绝磁块或外侧绝磁环,还设置有属于转子总成组成部分的内侧绝磁环。
上述第一定子铁芯由四个定子铁芯分部组成,四个定子铁芯分部分别分布在X轴与Y轴正负方向上,上述第二定子铁芯也同样由四个定子铁芯分部组成,四个定子铁芯分部也分别分布在X轴与Y轴正负方向上;上述任意一个第一磁路控制单元包括外永磁体、外导磁体、设置在一个定子铁芯分部上的励磁线圈、该定子铁芯分部与第一转子铁芯对应部位之间所形成的第一空气隙、内导磁环、位于里侧的第三转子铁芯与位于里侧的第三定子铁芯之间所形成的第一空气隙,以及位于外永磁体左、右两端外导磁体之间所形成的第二空气隙,上述第三转子铁芯为圆柱型,第三定子铁芯与第三转子铁芯的形状相适配,上述一个定子铁芯分部与其上的励磁线圈形成其所在方向上的一个定子磁极;上述任意一个第二磁路控制单元包括外永磁体、外导磁体、设置在一个定子铁芯分部上的励磁线圈、该定子铁芯分部与第二转子铁芯对应部位之间所形成的第一空气隙、内导磁环、位于里侧的第四转子铁芯与位于里侧的第四定子铁芯之间所形成的第一空气隙,以及位于外永磁体左、右两端外导磁体之间所形成的第二空气隙,上述第四转子铁芯为圆柱型,第四定子铁芯与第四转子铁芯的形状相适配,上述一个定子铁芯分部及其上的励磁线圈形成其所在方向上的一个定子磁极。
上述第二空气隙的宽度大于第一空气隙宽度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9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