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热传导全Al热转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2016.8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增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兴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1/08 | 分类号: | F28F21/08;F28F3/02;F28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热 传导 al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用全铝热转换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家电设备的高热传导全Al热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用冰箱、空调以及其它制冷设备用热转换器普遍采用图1所示Al材散热片01和Cu配管02结合的构造。而国内现有全Al材的热转换器(主要依赖进口)主要被应用于汽车空调。众所周知,Al材和Cu材相比具有轻量、耐腐蚀、价格低等优点。但是,Al因为柔软、表面易形成酸化膜等其本生金属材料特性的原因,在和Cu相比时其在加工·成型、焊接技术以及热传导等方面处于劣势。所以,到目前为止,国际、国内的家电企业还普遍采用Cu管-Al散热片的热转换器结构。
Cu管-Al散热片直接焊接的焊接用设备投资成本高,不良品率高,而且Al-Cu直接合金层非常脆,强度低,不能满足流量压力较大冷媒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热传导全Al热转换器,通过全Al热转换器的结构创新设计,使得全Al 热转换器的热转换器的热转换效率比现有的Cu-Al热转换器提高了近3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热传导全Al热转换器,利用散热片表面流体解析技术和软件结构设计技术卡发出一种新型散热片结构,所述散热片结构的特点是:
采用全Al材制成散热片与配管,散热片表面制成凸起结构,利用凸起前端部的热传导上升(前端效果)增加平均热传导率;
所述凸起与散热片表面成一定的夹角,凸起的前端与散热片表面的垂直距离,所述夹角与垂直距离两个参数是影响散热片的热传导效果;
通过凸起散热片的热流温度测试实验得出,所述凸起的前端高0.4~0.5mm,所述夹角在23°~26°之间时,散热片可以达到最佳传导效果。
所述凸起的前端高指凸起的最顶端与散热片表面的垂直距离,是关于温度界面层的分段和凸起间气流的导入的参数。
微型多孔管管口结构设计:现有冷媒流淌管口多采用圆形管口结构,为了降低微型多孔管口的热阻,降低散热片壁厚度和流入宽度是关键,在根据冷媒流路形状计算不同结构的管内外间热阻时,依据以下的相当壁厚的定义进行计算和验证:
相当壁厚=热传导部断面表面积/流入宽,
通过对圆形和矩形管口结构以及尺寸通过上述定义公式列表对比,计算得出矩形全热阻比圆形全热阻降低1.5%,矩形热传导率比圆形热传导率提高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热传导效果佳, 散热性能好,热转换效率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常用的Cu-Al热转换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的结构图。
图3与图1对应的二维分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管口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全Al转换器,通过对高热传导散热片表面的特殊设计,使其热传导性能大大提高:
参看图2与图3,全Al转换器的散热片结构包括散热片1与设置在散热片1表面的一排凸起2,该结构是利用散热片表面流体解析技术和STARCCM+Ver.4.02软件结构设计技术卡开发出。
该结构主要涉及两个重要参数:前端高a,指凸起的最顶端与散热片表面的垂直距离,是影响温度界面层的分段和凸起间气流的导入的参数;仰角θ,影响散热片内外层蛇形气流的形成;
通过大量实验对比得出,前端高a:0.4-0.5mm,仰角θ:23°~26°之间时,散热片1可达到最佳传导效果。
参看图4,全Al热转换器的冷媒冷媒流淌管口采用如图所示的矩形管口结构3,有效降低了微型多孔管口的热阻,矩形管口结构3的管宽b为23mm,散热片壁厚c为0.3mm,可达到较好的热传导率;
在根据冷媒流路形状计算不同结构的管内外间热阻时,我们依据以下的相当壁厚的定义进行计算和验证:
相当壁厚=热传导部断面表面积/流入宽,
热传导性能比较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上表的结果,矩形管口效果:
矩形全热阻比圆形全热阻降低1.5%;
矩形热传导率比圆形热传导率提高1.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兴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兴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2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