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净化喷雾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2211.0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结高;方昌才;吕人杰;孙超;朱玉阳;刘红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 喷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净化喷雾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的开采、掘进、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频繁的放炮工作,而放炮时所产生的大量矿尘及有毒有害气体,会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健康。例如当产生的煤尘积聚到一定的浓度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如果职工长期呼吸含有高浓度粉尘的空气会得矽肺等。
目前,针对煤矿井下的除尘问题,通常的做法是依靠人工操作净化喷雾装置的方式进行除尘,这样做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而且操作的时间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矿井下的除尘。
因此,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装置来解决煤矿井下的除尘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喷雾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了自动喷雾除尘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喷雾系统,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控制器、断电器、电磁阀和喷雾器;
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粉尘浓度,并将检测到的粉尘浓度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断电器的控制端相连,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粉尘浓度与预先设定的粉尘浓度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断电器;
所述断电器连接在所述电磁阀与外部电源之间,用于根据所述断电器的控制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导通或关闭;
所述电磁阀连接在所述喷雾器与外部水源之间,用于在所述断电器的控制下导通或关闭;其中,当所述电磁阀导通时,所述外部水源为所述喷雾器供水,所述喷雾器开始喷雾;当所述电磁阀关闭时,所述喷雾器结束喷雾。
如上所述的净化喷雾系统,还包括:手动开关;
所述手动开关与所述断电器相连,用于手动控制所述断电器的断开或闭合。
如上所述的净化喷雾系统,还包括: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所述粉尘浓度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检测环境的粉尘浓度并将检测到的粉尘浓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检测到的粉尘浓度与预先设定的粉尘浓度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并根据比较结果发送控制信号给断电器,由断电器控制电磁阀的导通或关闭,其中,当电磁阀导通时,喷雾器喷雾,当电磁阀关闭时,喷雾器停止喷雾,从而达到了可以自动控制的净化喷雾效果。该净化喷雾系统能够有效、及时、准确地降尘、净化空气、降低粉尘浓度、改善和治理粉尘作业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粉尘危害,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节省了开关喷雾人员的数量。本实施例提供的净化喷雾系统尤其可以应用于进回风大巷、车厂、皮带输送巷道等永久性巷道内,实现自动控制、实时监控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净化喷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利用图1所述的净化喷雾系统进行自动喷雾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2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闭式布雷顿循环余热发电系统
- 下一篇:折叠式单体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