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隔圈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2777.3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1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洪良仕;张琪;薛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8 | 分类号: | H01M2/18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43000 江西省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圈,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隔圈。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中,在电池盖板和电芯之间安置隔圈,用来将电池盖板和电芯隔离,防止电池盖板和电芯之间接触,造成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电池所使用的隔圈通常为平板式隔圈和立体隔圈两种,平板式隔圈包括隔圈板和贯通隔圈板的通孔,隔圈板通常为长方形,通孔通常为条状,由于电芯套装在电池壳的过程中,装配所造成的位置移动范围比较大,电芯相对于隔圈板的位置移动容易使电芯倾斜或发生位移。由于负(正)极极耳较长,负(正)极极耳在与盖板上的连接片连接时需要将极耳折叠,容易使负(正)极极耳与除连接片外的盖板相接触,造成电池短路安全隐患;立体隔圈在两通孔的隔断面上设有凹台,然而,现有电池中,通常靠胶布的粘性将隔圈板和电芯固定在一起,隔圈板的贴胶位置正在隔断面上,这样大大减弱了固定力。用胶布将电芯顶部与隔圈板之间固定并不牢固,电芯与隔圈板之间会产生相对的位置移动,隔圈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在电池外壳内发生位移,从而导致电池外壳壳口变形,在后续激光焊工段会发生炸火、烧坏电池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隔圈,该电池隔圈易于固定且安全实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隔圈板、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凸台,隔圈板的表面开有两个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其中一个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两 侧分别设有凸台,两凸台互相平行,其特征是两个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之间的隔断面为平面。
所述隔圈板的厚度为0.2-15mm,长度为1-500mm,宽度为0.5-2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使电芯与隔圈固定连接更牢固,避免了现有电池隔圈在电池装配时,因电芯与隔圈之间的相对位置活动范围大,容易产生的倾斜和位移等不良现象,也减少负极耳与电芯顶部的正极相接触造成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在图中,1、隔圈板2、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3、凸台4、隔断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隔圈板1的表面开有两个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2,其中一个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2两侧分别设有凸台3,两凸台3互相平行,两个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2之间隔断面4为平面,所述隔圈板1的厚度为0.2-15mm,长度为1-500mm,宽度为0.5-20mm。将该隔圈安装在锂电池内,锂电池包括隔圈,盖板,电池壳体和电芯,电芯和隔圈位于电池壳体内,其中,隔圈位于电芯顶部,盖板与电池壳体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2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卷绕机上电芯的自动接料盒
- 下一篇:一种贴片式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