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脑控制自动矿用清车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2914.3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荣 |
主分类号: | B65G67/48 | 分类号: | B65G67/48;B65G6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控制 自动 矿用清车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电脑控制自动矿用清车机。
背景技术
矿用清车机是用于清除矿车内的残留矿渣的专用设备。公告日为2008年7月30日,公告号为CN201092487Y,专利号为ZL200720125212.8的实用新型专利名为光电控制全自动矿用清车机,其公开了一种以光电控制高压气体对振动器提供动力,并在管路上设润油雾化器给振动器提供润滑作用的电脑控制自动矿用清车机,使得这个清车过程中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改进,振动器使用寿命也有一定的延长。由于在对振动器提供动力供气与润滑是两种不同系统分别供给,从而导致了供气与润滑不可能完全配合,而且有可能在工作作业中脱节,对振动器的寿命有影响,且该光电类清车机并未实现电脑自动化控制,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控制自动矿用清车机,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公开一种电脑控制自动矿用清车机,其包括储气罐、柴油油缸、润滑油缸、气缸、翻车机、电磁阀、PLC编程逻辑控制器、光电传感器和反光板,在翻车机上设有振动器,反光板设于翻车机上,所述光电传感器与反光板对应设置,光电传感器通过导线与PLC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PLC编程逻辑控制器外接电磁阀,电磁阀的输出端通过导线接入气缸的输入端,所述气缸与振动器通过连接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通过连接管与储气罐相连,所述第二气缸通过连接管与柴油油缸相连,所述第三气缸通过连接管与润滑油缸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为三个,分别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气缸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气缸相连,所述第三电磁阀与第三气缸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储气罐上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
作为进一步优选,振动器的端部设有击锤。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振动器为两个、四个、六个或八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该实用新型增加了电脑控制,使用PLC编程逻辑控制器和气缸控制清洗、润滑系统,形成更加完善的清车机。通过PLC电路连接光电感应器,采用电脑控制对光电感应器传送的信号进行智能分配,分别对振动器进行动力供气、清洗和润滑,使得整个清车过程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在清车过程中,对振动器的清洗和润滑进行PLC智能分配控制,使得对振动器的护养更加及时、周全,极大的延长了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了对清洗油及润滑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该电脑控制自动矿用清车机包括储气罐1、柴油油缸2、润滑油缸3、气缸4、电磁阀14、PLC编程逻辑控制器12、光电传感器11和翻车机8。在翻车机8上设有振动器6,振动器6的端部设有击锤7,在翻车机8上还设有反光板10,所述光电传感器11与反光板10对应设置,光电传感器11与PLC编程逻辑控制器12通过导线13连接,PLC编程逻辑控制器12通过导线13外接电磁阀14,电磁阀1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13接入气缸4的输入端。每个气缸4都包含一个助力气缸和一个喷油气缸,所述气缸4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气缸4-1、第二气缸4-2和第三气缸4-3,所述第一气缸4-1通过连接管5与储气罐1相连,所述电磁阀14为三个,分别为第一电磁阀14-1、第二电磁阀14-2和第三电磁阀14-3,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14-1与第一气缸4-1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14-2与第二气缸4-2相连,所述第三电磁阀14-3与第三气缸4-3相连。在储气罐1上设有压力表15与安全阀16,所述第二气缸4-2通过连接管5与柴油油缸2相连,所述第三气缸4-3通过连接管5与润滑油缸3相连。所述第一气缸4-1、第二气缸4-2和第三气缸4-3的出缸口通过连接管5与振动器6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荣,未经李光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29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根涂锡铜带的收卷装置
- 下一篇:吸气颗粒提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