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老化测试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3005.1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7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程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化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数量较多的测试机进行定点定位取放时可自由旋转的老化测试架。
背景技术
老化测试架主要用于放载需要测试的测试机,从而方便操作者使用老化测试系统对测试机进行老化测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很多行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行业,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了新的材料或者新的工艺。但是为了达到满意的合格率,几乎所有产品在出厂前都要先经过老化测试,来确定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从而来保证产品出厂的合格率。因此在不缩减老化测试时间的条件下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是制造商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老化测试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发展。如图1中的老化测试架,虽然定点定位取放测试机方便,但存放空间有限,只有4个空间位置可存放测试机;又如图2中的老化测试架,存放测试机数量上比图1中的老化测试架多,但定点定位不方便,取放需要行走一定的距离。上述类似的老化测试架存放测试机在老化测试环节中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便合理、存放数量多,方便定点定位取放的可旋转老化测试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老化测试架,包括安装有滑轮的支撑台和放置测试机的测试台,所述的支撑台上安装有旋转主轴,旋转主轴上连接有多层支架,每层支架包括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与测试台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旋转主轴包括内固定轴和外旋转轴,内固定轴穿过支撑台固定在支撑台上,内固定轴和外旋转轴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连接;所述的旋转主轴上端安装有360°能连续旋转传输动力或数据信号的空心轴滑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测试台呈正多边形排列,相邻两列测试台之间通过一立柱连接;所述的顶层测试台相邻之间和底层测试台相邻之间分别连接有上连接条和下连接条,上连接条和下连接条之间连接有向外凸出的方便测试架旋转的扶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测试台两边连接有限制测试机位置的定位架。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便合理,采用中轴式旋转结构的老化测试架,实现了操作者定点定位取放多台测试机的目的,大大减少了操作者人员和操作者的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已有技术中一种老化测试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已有技术中一种老化测试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轴剖面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心轴滑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叙:
如附图3-5所示,一种老化测试架,包括有支撑台2,支撑台2底部安装有方便测试架移动的滑轮1,支撑台2上安装有一旋转主轴4,旋转主轴4包括内固定轴41和外旋转轴42,内固定轴41穿过支撑台2固定在支撑台2上,内固定轴41和外旋转轴42上下两端通过轴承61和62连接,旋转主轴4的上端安装有360°能连续旋转传输动力或数据信号的空心轴滑环7。
在旋转主轴4上连接有多层支架5,每层支架5包括有多个支架5,每个支架5外端同测试台3连接,测试台3根据支架数量呈正多边形排列,为了增加测试台3的稳固性,相邻两列测试台3之间通过一立柱8连接,立柱8靠向测试台3内侧。为了方便旋转测试架,在顶层测试台31相邻之间和底层测试台32相邻之间分别连接有上连接条91和下连接条92,上连接条91和下连接条92之间连接有向外凸出的扶柱93。
为了防止在旋转测试架过程中测试机过度移动掉下,测试台3两边连接有限制测试机位置的定位架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3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