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3341.6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8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马兵;李春江;安丽娟;朱文明;洪亮;何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4 | 分类号: | F24J2/04;F24J2/50;F24J2/52;F24J2/4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储 一体 真空 保温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今太阳能利用中一种重要形式是光热利用,传统太阳能热水器的重要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即保温性能、光热转换效率、热传递效率等。此发明对各个主要技术指标的提高都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并且打破了现今常规的集热器与水箱分离的模式。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有两种,一种是全玻璃紧凑式真空管热水器,这种热水器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此种热水器主要缺点为:1采用全玻璃真空管为吸热体,真空管内直接走水,冬季严寒季节容易结冰冻坏造成漏水。2由于真空管自身容积限制,吸热后必须配备单独储水箱才能储存热量。真空管和储水箱之间采用硅胶圈等方式连接,结构复杂、安装麻烦且容易漏水。另外一种热水器为平板分离式热水器。此种热水器采用平板为吸热体。主要缺点为:1吸热体材料采用铜或铜铝复合,并且需要单独配备储水箱,价格昂贵,造价高。2换热方式为二次换热,热损失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它升温快速、保温效果好、可靠性强,且制作工艺简单、投入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包括水箱、热水器支架;水箱上设有进/出水口、排气孔;水箱包括内胆、外皮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保温层;所述水箱的内胆包括一上吸热面板,且该上吸热面板的上表面设有吸热涂层;在水箱的外皮上设有内胆安装口,所述内胆安装口的位置与内胆的上吸热面板位置相对应;内胆的上吸热面板上覆盖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及水箱的外皮均安装在一外框架上,该外框架固接在所述热水器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该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中,所述玻璃板设置有两层,两层玻璃板的周边之间密封,两层玻璃板之间设为真空保温层。
在该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中,所述的两层玻璃板之间设置有金属支架。
在该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中,所述水箱的两侧均设置有进/出水口。
在该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中,所述水箱为长方体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真空玻璃层保证了太阳光线的高通过率,真空夹层有效防止热传导和热对流,保证了其保温性能。
2、吸热和储水一体式结构避免了平板热水器通过二次传热造成的热损失,大大提高了吸热效率。
3、吸热和储水一体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实现模块化生产和安装。热水器的模块化设计很好的解决了用户对水量多少的不同需求。当用户需求大水量时只需将热水器串联即可。
4、此种热水器维修方便。传统热水器如果水箱内胆损坏,需要卸掉所有真空管后才能维修,同时要破坏保温层,此种热水器只需要揭开盖板就可更改内胆。
5、传统热水器的包装至少有三件(水箱、支架和真空管和其他附件),此种热水器只用一件包装,减少了2/3的体积,提高了单车运输数量,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
6、水箱的长方形结构以及水箱与集热器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水箱内的热对流效果。解决了传统水箱的冷热水分层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层玻璃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箱内胆的上吸热面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水器支架,2水箱,3内胆,31上吸热面板,32吸热涂层,4外皮,5保温层,6玻璃板,7真空保温层,8金属支架,9外框架,10进/出水口,11排气孔,12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吸储一体真空保温式热水器主要包括水箱2、热水器支架1,其中水箱1为长方体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33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