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产生有机农业用水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3376.X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2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温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温乐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1/5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有机农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供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产生有机农业用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保障农产收获量的原因,农药的使用是普遍性的做法,虽然先进国家均有严格规定农药在农作物栽植过程的使用时机与使用量,以确保农作物在收成后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标准;然而,人为的控制总是不那么让人感到安心,若干毒物专家仍然建议人们购买蔬果后最好先放置数天,待蔬果本身因酵素转化作用而分解残留的农药后再烹煮食用。
即便如此,注重养生的现代社会,有些人宁愿花费较高代价购买有机栽植的蔬果等农产品,以维护自身健康。所谓「有机」,其与一般农作物栽植的最大区别,是不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而是花费更多的心力在栽植环境的维护,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正因为栽植过程必须耗费大量人力与心力,导致生产成本甚高,有机蔬果的售价也十分高昂。
注重每一个人的健康,而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则是最简单也是最经济的方法,同时能减少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因此,如果农务从业者能从低成本、无毒的栽植方法着手去生产农产品,便能提供一般消费者安心且价廉的蔬果食用,最终达到减少病从口入的机率,轻易地维护每个人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产生有机农业用水的装置,本装置所产生的有机农业用水已经过消毒杀菌处理而可直接喷洒于农作物上,若有害虫在农作物上,可将害虫杀灭或驱离,若尚无害虫在农作物上,则可阻止害虫靠近,达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且减少农药用量,或完全不使用农药来栽培农作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产生有机农业用水的装置,包括有一贮水区以及借由水管连接该贮水区的出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区与出水元件之间的水管设有至少一臭氧产生器,该臭氧产生器电性连接有用来侦测所述水管内的水流量的侦测器,从而依据所侦测的水流量而控制臭氧产生器释放预定比例的臭氧混合于水管内流动的水中,使通过臭氧产生器的水受到消毒杀菌处理,以及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该流出的臭氧水可用于喷洒农作物或灌溉之用,以减少农药用量,或完全不使用农药来栽培农作物。
前述的贮水区可以是水塔或水池;所述的出水元件,可以是喷洒器或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是将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臭氧混合于尚未供应予农作物的供水系统中形成臭氧水,该臭氧水具有消毒杀菌但对人体无害的性质,因此,将该臭氧水喷洒于农作物上后,即可达到杀灭或阻止病菌或害虫的目的。
臭氧层是分布在离地面20~30km的大气层中,它最大的功能是吸收紫外线,保护曝露在紫外线照射下的人类与动植物。空气中的臭氧量为0.01~0.04ppm,因臭氧具有极强净化杀菌的作用,使得自然界中的细菌霉菌,无法异常繁殖而能保持平衡状态。
臭氧分解速度会因热、光、水份、PH值而不同,也会因金属氧化物与其它触媒等作用,而加快分解速度。当活跃的菌碰上臭氧时,臭氧的致死浓度会使它立刻失去活力,臭氧在分解的时候产生的自由基过程,是一连串的反应动作,一个反应产物又可接连另一个反应产物,且不一定有固定的反应式,其反应相当复杂。以下为关于臭氧的特性:
(1)臭氧在大气中(常温)的半衰期为三十秒,会随温度不同而有所改变。
(2)臭氧在水中的半衰期为二十分钟,当水中PH值高时分解速度变快,PH值低时较缓慢。
(3)臭氧溶解于水中会因受水分子作用,可急速分解,具有极强氧化力,杀菌、脱臭、漂白等作用。
(4)臭氧在水中分解前,或分解后都能与附着物发生反应。
(5)臭氧分解反应后,最重要的分离产物是氢氧离子〔HO-〕。
(6)氢氧离子的氧化能量为-2.8V,氧化能力比臭氧本身氧化能量还高。
(7)臭氧在酸性溶液中有-2.7V,在碱性溶液中有-1.24V。
(8)臭氧与有害物质分解后,会还原成氧气,不会再造成二次公害。
臭氧的杀菌力为氯的3000倍,消毒力为甲酚原液的30倍。细菌以蛋白质、RNA、DNA为主要成分,由多糖类、蛋白质、脂质等构成。病毒则是由蛋白质、RNA、DNA所构成。要使细菌或病毒死亡以及不活性化,必须损伤其成分或加以破坏、分解。臭氧能渗透到细菌或病毒中,使其变成酵素。而RNA、溶霉菌等物质会被分解,DNA则于受损后被击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温乐,未经陈温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3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