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浴槽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3542.6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帅 |
主分类号: | A47K3/02 | 分类号: | A47K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2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施保健洗浴方法用的保健浴槽,属于洗浴设备领域。
技术背景
酵素温浴是一种干式自然温浴法,可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利用皮肤呼吸吸入温浴中的酵素。充分的发汗作用,使之新陈代谢活发,并且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催促细胞的再生,提高自然治愈力,调整肠内细菌的平衡等等,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现在作为预防医学已经开始引人注目了。不仅仅有桑拿浴和温泉不能体会到的爽快感,又与热水浴和岩盘浴很大不同。根据能够摄取酵素及负离子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舒展神经,让身心轻松舒畅。酵素浴就像是给人“发酵”似的,使身体健康起来。
在人进行洗浴时,沐浴者进入装置主体内,全身覆盖温热木粉,达到温热养生效果。该浴槽内使用柏木粉中加入一定量的天然植物性酵素,使其自然发酵生成热能(热能温度60度以上),将身体全身覆盖木屑中,利用热能享受温浴效果。让身体从内而外的排泄毒素,是一种独特的干式自然温浴法。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沙浴,不过木屑非常柔软,对身体的负担较小。全身填埋的酵素温浴,不使用任何人工加热和加热器。因为是100%天然发酵热(度)所以又被人们是为最天然的植物酵素温浴。利用该方法可以增进沐浴者的美容和健康,加速消除疲劳,加强防病治病和身体保健的效果。
为了达到效果,该温浴方法对相应的器具在结构,体积,舒适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使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温浴达到显著的效果,设计一种结构合理,体积适中,便捷舒适的浴槽。
该浴槽首选木质结构,可使用松科,杉科,柏科木材,长久可以使用的木材,抗腐蚀材最佳。
其结构主要组成包括侧板和底板:
侧板分为长侧板,短侧板,各两块;
侧板和底板由若干木板组成,相邻木板之间以凹凸型连接或木板之间合缝型连接,连接后通过穿带方式或是木条固定。
所述穿带是一种结构,几个木板立式上下落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回立不住或是大家都散开来,但用穿带的方式把几个木板穿起来的话就不会散开,同时成为一面大板,就是我使用的木箱的一个面。
各个侧板的连接位置在浴槽的四个角上,侧面用木销或长木螺丝固定。由此,浴槽的侧板组成一个框架,之后把底板下入槽内。底板和侧板是可分离的,底板放在木箱里,单独存在。另外,底板放置在侧板的木条上。
优选的,木板的厚度为5cm,浴槽长2.1m,宽1.1m,高0.6m。
综上所述,本设计方案使用浴槽容器乘装酵素浴的木粉可以更加表现出保温效果,美观效果,浴槽移动比较方便。木屑与浴槽比较匹配,木板或是木板之间可以通气,酵素浴通过氧气透入效果更好。浴槽可以随意更换方便使用。工作服务生可以在浴槽周边服务,方便操作效果和质量,酵素浴是以温浴体现的故木色可以达到承托效果,使 用浴槽维护工作时间缩短,减少工作量。浴槽清理比较方面日常清理后体现良好的卫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木板凹凸型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木板合缝型连接示意图;
图3为侧板穿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两侧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两侧板连接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地板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浴槽结构主要组成包括侧板1和底板:侧板1分为长侧板,短侧板,各两块;
侧板1和底板由若干木板3组成,相邻木板3之间以凹凸型连接(如图1所示)或木板之间合缝型连接(如图2所示),连接后通过穿带木条5的方式固定。
所述穿带是一种结构,几个木板3立式上下落在一起的时候,用穿带的方式把几个木板3穿起来,不散开,同时成为一面大板,形成侧板1或底板,如图3所示。
浴槽所用的木板3首选木质结构,可使用松科,杉科,柏科木材,长久可以使用的木材,抗腐蚀材最佳。
各个侧板1的连接位置在浴槽的四个角上,侧面用木销4固定,如图4、5所示。由此,浴槽的侧板1组成一个框架,之后把底板下入槽内。底板和侧板1是可分离的,底板放在浴槽里,单独存在。另 外,底板放置在侧板1的横条6上。
本实施例中,木板的厚度为5cm,浴槽长2.1m,宽1.1m,高0.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帅,未经刘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3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