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先抛再充气式救生圈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3920.0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邱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定武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1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抛再 充气式 救生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救生器材领域,尤其涉及在野外活动时误滑池塘或误坠水库后施救者又不善习水性采用的一种先抛再充气式救生圈。
背景技术
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说:儿童伤害以溺水交通两者为前两位,占总死亡率的66%。“我国每年5万多因意外死亡的0至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几乎占60%。”(《深圳新闻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先抛再充气式救生圈,以便在岸上给落水者进行施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充气皮艇和拖钓大鱼的原理,把救生圈充气前折叠成垒球状,外用粗纸糊住,由一条细长充气管连接(充气和拉绳两用功能)。当某人落水后,施救者像抛垒球一样,把用粗纸糊成的垒球状充气救生圈抛向落水者,糊纸见水便散开,施救者边用脚踏充气,边把救生圈调拖到落水者身边,让其抓住救生圈或救生圈上的把手绳,然后把救生圈和落水者拖到岸边再施救。即:
一种先抛再充气式救生圈,包含一个充气救生圈1,一个脚踏式充气装置2,一条连接救生圈1与充气装置2的强韧度细长充气管3,一个设在靠近脚踏式充气装置2处的细长充气管3上的充气阀4,一条网系在救生圈1上增加落水者抓把机会的把手绳5,以及包装充气前救生圈1折叠成垒球状的糊纸,其特征是:充气救生圈1上设有网状把手绳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上述方案和结构可知,在开始施救时打开外包装,左手握住脚踏式充气装置2,右手把垒球状救生圈1抛向落水者,然后调拖到落水者身边,接着用手抓固细长充气管3,同时用脚踏充气装置2向救生圈1充气,使救生圈完全打开后关紧充气阀4,给落水者抓住救生圈1或救生圈上的把手绳5后,像拖大鱼一样拖到岸边再拉上岸来。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在野外活动时误滑池塘或误坠水库后,在岸上进行施救的一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携带轻便,抛掷较远,实用有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是实施例中充气后的示意图(图中救生圈上的虚线部分为网系在救生圈上的把手绳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先抛再充气式救圈,包含一个充气救生圈1,一个脚踏式充气装置2,一条连接救生圈1与充气装置2的强韧度细长充气管3,一个设在靠近脚踏式充气装置的细管上的充气阀4,一条网系在救生圈上增加落水者抓把机会的把手绳5。
在实施例,充气前的救生圈1折叠成垒球状,外用糊纸包住(糊纸在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重量约为250克,中小学生平时都抛过垒球,掷过实心球,使用起来比较容易抛出去,比抛普通的救生器材具有抛得更远的特点。
在实施例,充气管3为强韧度细长充气管,具有充气和把救生圈1上的落水者拖回来的作用。
在实施例,救生圈1上的把手绳5,随着救生圈1充气后打开也在水面上向周围散开,给落水者在慌乱中挣扎时增加抓住的机会。
在实施例,充气后救生圈1成马蹄形有利于落水者套在身上,充气前有利于折叠成垒球状,其充气体积为10升。
在实施例,充气阀4设在岸上,不易给救生圈1造成泄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定武,未经邱定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3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离子杀虫剂
- 下一篇:谐振体晶体管和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