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部外伤防护罩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4269.9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4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霞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2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4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伤 防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部护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鼻部外伤防护罩,适用于鼻部外伤或手术后患者使用。
背景技术
医院对于鼻外伤和鼻部手术的患者,需要对鼻部做无菌护理,让鼻部患处尽快愈合。目前,一般是在上药或手术完成后,在患者的鼻部覆盖无菌消毒纱布,以保证手术部位的无菌环境,当患者清醒时,会有意识控制用手触摸鼻部手术部位,但在睡眠时,由于鼻部感觉不舒适,患者会无意识的去触摸鼻部,致使手术部位感染,严重时可导致其他并发症。为了防止鼻部患处感染,也有的给患者佩戴鼻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了避免了感染,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患者呼出的气体从鼻罩的正前方呼出,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极易形成雾气,对于戴眼镜的人会严重影响视力,很不方便;另外,现有的鼻罩没有过滤功能,在医院环境污浊的情况下,患者吸入污浊带病菌的气体,不利于患者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鼻罩的不足,能过滤吸入气体、能单向呼出气体、防止病菌吸入鼻腔、呼吸顺畅、佩戴舒适、不影响视野和视力的鼻部外伤防护罩。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鼻部外伤防护罩,由凸形罩体和上、下系带构成,上、下系带分别固定在凸形罩体的上、下端左、右侧,其特征在于在凸形罩体的中下部为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防止空气中的病菌吸入鼻腔内,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在凸形罩体的内侧粘结一层无菌消毒纱布层,防止伤口部位感染,在与过滤网相对应的凸形罩体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单向呼气通道,通过单向呼气通道,使呼出气体通向外侧,在寒冷季节,不会在眼前形成雾气,影响视野和视力,单向呼气通道的位置与佩戴后的鼻孔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凸形罩体的单向呼气通道内分别设有相应的锥筒状塑料薄膜阀,锥筒状塑料薄膜阀的内口分别粘结在单向呼气通道的内壁上,尖端口伸出单向呼气通道的外口;所述的凸形罩体上窄下宽,以适应鼻部的形状,并防止影响眼部视野。
所述的上、下系带为松紧系带,可根据患者头部大小任意调节。
所述的凸形罩体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制作,防止凸形罩体发生变形。
所述的在凸形罩体的周边沿设有海绵垫,以保证患者佩戴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鼻罩和纱布相比,由于加了过滤网,吸气时可吸入过滤后的气体;由于加了单向呼气通道,呼气时,气流通过单向呼气通道呼出,呼出的潮湿气流向两侧分散,在寒冷时,不会在眼前形成雾气,使凸形罩体不影响两眼视野,可广泛适用于鼻部外伤和手术后的护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图2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鼻部外伤防护罩,由凸形罩体1和上、下系带2、2′构成,上、下系带2、2′分别固定在凸形罩体1的上、下端左、右侧,其特征在于在凸形罩体1的中下部为过滤网3,通过过滤网3,可防止空气中的病菌吸入鼻腔内,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在凸形罩体1的内侧粘结一层无菌消毒纱布层4,防止伤口部位感染,在与过滤网3相对应的凸形罩体1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单向呼气通道5、5′,通过单向呼气通道5、5′,使呼出气体通向外侧,在寒冷季节,不会在眼前形成雾气,影响视野和视力,单向呼气通道5、5′的位置与佩戴后的鼻孔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凸形罩体1的单向呼气通道5、5′内分别设有相应的锥筒状塑料薄膜阀6、6′,锥筒状塑料薄膜阀6、6′的内口分别粘结在单向呼气通道5、5′的内壁上,尖端口伸出单向呼气通道5、5′的外口;所述的凸形罩体1上窄下宽,以适应鼻部的形状,并防止影响眼部视野。
所述的上、下系带2、2′为松紧系带,可根据患者头部大小任意调节。
所述的凸形罩体1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制作,防止凸形罩体发生变形。
所述的在凸形罩体1的周边沿设有海绵垫7,以保证患者佩戴时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霞,未经刘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4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