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B超监视下穿刺扩张鞘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4363.4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0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兵;吴忠标;郑美云;陈军;李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国兵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视 穿刺 扩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注射手术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B超监视下穿刺扩张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经皮肾穿刺扩张鞘被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其作用是用于建立皮肾通道,在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NPTC(经皮肾穿刺扩张引导器)针经皮肤切口沿着B超穿刺引导线穿刺标定的肾盏或结石,看到穿刺针到达靶区,固定穿刺针鞘,拔出针芯见尿液滴出,置入安全导丝,移去B超探头。连续穿刺3次无结果者即视为PCN(经皮肾穿刺通道)穿刺失败,扩张未达目的的即为PCN失败。因此,皮肾通道的安全建立就成为了该手术顺利实施的瓶颈。传统的经皮肾穿刺和皮肾通道扩张的深度准确性不易掌握,损伤大出血成为主要并发症。出血原因在于肾段或叶间动脉的损伤。盲目多针穿刺、扩张管进肾过度、扩张通道过大都易导致肾裂伤,最终导致PCN大出血。
传统结构的经皮肾穿刺扩张鞘无法有效地感知到扩张鞘深入进度,穿刺准确性较低,容易因应力方向不当和随呼吸起伏时腰部肌肉的牵拉及肾脏的上下移动等,使穿刺偏离超声穿刺引导线,导致穿刺失败。
中国专利文献CN101227862公开了一种“超声波用穿刺针”,它在针前端设有若干三棱锥坑来反射超声,为定位提供依据。但是穿刺针外的扩张鞘,还是缺少类似定位结构,影响了穿刺手术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穿刺准确性高、能够有效地控制扩张鞘深入进度和方向、避免重复穿刺、操作简便的B超监视下穿刺扩张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B超监视下穿刺扩张鞘,包括鞘管,鞘管前端呈锥状,鞘管内开设有穿刺针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状部位的外表面有一反射带,所述的反射带内分布有若干反射坑,所述的反射坑散布或构成多个环组分布在反射带内。锥状部位外表面开设B超反射坑,使得手术人员通过B超影像能更为清晰的看到穿刺扩张鞘进组织的方向和深度,可以有效地避免穿刺偏离超声穿刺引导线,导致穿刺失败。可根据具体实施需要,在锥状部位设有多个反射带,每个反射带内均分布若干个反射坑,反射坑可构成3~4个反射环组分布在反射带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射坑为半球坑或三棱坑或环形坑。其中环形坑效果较好,反射效果理想;半球坑加工方便,任何角度都能反射,效果理想。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射坑有3~4环组,每环组之间有间隔;每环组有反射坑为3~4个均布。上述反射坑的分布是最适应于扩张鞘锥部比较细小的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邻两环组之间的间隔为0.4mm~1.2mm。相邻两环组之间的最佳间隔为0.9mm,保证了手术人员感知进肾程度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射坑为半球坑,坑口宽度为0.1mm~0.25mm,坑底深度为0.05mm~0.12mm。半球坑坑口的最佳宽度为0.2mm,半球坑坑底的最佳深度为0.09mm,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反射和感知效果极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射坑为环形坑,所述环形坑的截面开口角度为50°~70°。截面开口角度最佳为60°。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穿刺准确性高、能够有效地控制扩张鞘深入进度和方向、避免重复穿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中右上角是反射坑为三棱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锥状部位的一种结构剖面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锥状部位的另一种结构剖面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锥状部位的又一种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说明书附图1、2、3所示,一种B超监视下穿刺扩张鞘,包括鞘管1,鞘管前端呈锥状,鞘管内开设有穿刺针通道2,锥状部位3的外表面有一反射带,反射带内分布有三个环组,每个环组内均布有三个反射坑4。相邻两环组之间的间隔为0.9mm。反射坑4为半球坑。坑口宽度为0.2mm,坑底深度为0.09mm。
在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使用经皮肾穿刺扩张鞘建立皮肾通道时,手术人员可根据扩张鞘上三组缓冲带上的缓冲坑来感知进肾程度,从而更精确的把握穿刺线路,提高穿刺准确性,有效地避免了穿刺偏离超声穿刺引导线。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国兵,未经林国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4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洋钻井多参数仪
- 下一篇:井下配水及监测的工作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