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机排雾干式油雾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4380.8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胡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勇 |
主分类号: | B21B9/00 | 分类号: | B21B9/00;B08B15/04;B01D45/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排雾干式油雾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更属于轧机的排雾干式油雾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用的干式油雾净化装置,其由于初级过滤采用的是脱油板,该种形式的初级过滤器其存在的不足:一是油雾通过的阻力大,导致风机的功率随之加大,能耗相应增加;二是由于油雾与脱油板的接触面小,使经过过滤的油雾中油分子未能被脱油板充分脱去而进入精滤室,其精滤室的精滤网很快堵塞,需要对其频繁清洗或更换,增加了检修时间和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使油雾与脱油板的接触面大、油雾中油分子充分被粘附、油雾净化效果优良、净化能耗少的轧机排雾干式油雾净化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轧机排雾干式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净化本体、净化本体上的进口、出口及检修孔、净化本体内的精滤室、与净化本体连接的风机,其征在于:在净化本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密封隔离板,其密封隔离板的安装位置在距进口的净化本体总长度1/3处;在密封隔离板上加工有一个或四个叶轮孔,在叶轮孔内安装叶轮,叶轮上的叶片至少为44片,叶片装在叶片轴上。
其在于:在密封隔离板背风面的净化本体内壁上连接加强筋板;在密封隔离板迎风面上连接有棱锥形导流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
1、设备阻力小:由于叶轮是旋转的,当气流经过旋转的叶轮时没有阻力。
2、脱油效果好:由于油雾与叶轮的叶片能充分接触,且接触面大,油雾中油分子充分被粘附,故脱油效果优良。
3、能耗低:虽然采用的是叶轮进行初级过滤,但无需驱动装置,故叶轮的运行不存在能源消耗。
4、设备检修周期延长,提高了机组效率,并使使用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轧机排雾干式油雾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轧机排雾干式油雾净化装置,包括净化本体1、净化本体1上的进口2、出口3及检修孔4、净化本体1内的精滤室5、与净化本体1连接的风机6。加工与净化本体1的内腔形状相同、尺寸匹配的密封隔离板7;当密封隔离板7的尺寸较大时,在该密封隔离板7上加工四个叶轮孔8,对称并均匀布局;当密封隔离板7的尺寸较小时,在该密封隔离板7上加工一个叶轮孔8;为使油雾最大化甚至全部流经叶轮9,故在该密封隔离板7的迎风面上的空余处,焊接三棱或四棱棱锥形导流体13,以使进入净化本体1所有油雾中的油分子被充分粘附;将加工好的密封隔离板7焊接在净化本体1的内壁上,焊接有三棱或四棱棱锥形导流体13的面对准于进口2;密封隔离板7的焊接位置在距进口2的净化本体1总长度1/3处;在叶轮孔8内将叶轮9进行安装,叶轮9上的叶片10为44片/66片/86片/100片,叶片10装在叶片轴11上;在密封隔离板7的背风面的净化本体1内壁上十字形或交叉形或平行形焊接加强筋板12。
工作时,叶轮9随风机6而转动,两者的转速相同。在叶轮9的转动下,油雾经过叶片10并充分接触,使油雾中油分子充分被粘附,在经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叶片10上粘附的油分子被甩出并集汇到集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勇,未经胡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43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