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4785.1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0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古显奎;陈茂;吴方明;巨荣文;邓作文;黄晓华;陈万富;周菊兰;邓永健;张道万;高国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李奎书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洞 混凝土 浇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用于各类隧洞平洞混凝土衬砌施工。
背景技术
滑模施工技术是混凝土工程和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场地占用少、安全作业有保障、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始创上世纪初期。由于液压滑模千斤顶和集中控制设备的研制成功,40年代中期在国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已开始试用手动滑模施工,至70年代,这项施工工艺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10多年,滑模施工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滑模施工工艺不断革新,派生出了多种形式的滑模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如水利水电工程的闸墩滑模、竖井滑模、斜井滑模、多井滑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总公司2000年在宣城----绩溪改建公路采用全断面水平滑模进行了隧洞混凝土施工的尝试,但未能很好地解决顶拱混凝土拉裂的施工难题,从而使平洞滑模的研究处于停滞的阶段。经查新在国内外隧洞平洞混凝土施工中采用滑模技术未见相关报道,平洞滑模还是一项技术空白。
在过去的水利水电、铁路、公路隧洞平洞混凝土衬砌中,采用小钢模或钢模台车施工,该技术一般先用高压水和高压风清仓,然后安装钢筋,再立模或钢模台车就位,最后采用泵送混凝土入仓,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方能脱模。采用上述施工方法,一方面由于施工工序不能同时进行,造成施工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混凝土浇筑缺陷不能及时发现,给后面的缺陷处理增加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包括模板和滑模台车,所述模板固定在所述滑模台车上,所述滑模台车上设置有牵引装置和混凝土泵机,所述模板为拱形,所述模板的侧边自上而下向所述滑模台车的前进方向倾斜。
较佳地,所述模板具有沿所述滑模台车的前进方向外扩的锥度,所述锥度为0.001~0.004,例如为0.003。所述锥度为所述模板外扩角度的正切值,与几何学上通常的锥度定义一致,即为圆锥的底面直径与圆锥高度之比。设置锥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脱模。
较佳地,所述模板的侧边与底边的夹角为15~30度。
较佳地,所述牵引装置为液压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在隧洞平洞混凝土衬砌施工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滑模滑动时,泵机随之移动,通过台车的不断滑升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一方面钢筋和模板、混凝土施工可以同时进行,而且不互相干扰,从而提高施工速度;另一方面混凝土在初凝后终凝前即可脱模,施工缺陷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使用状态的横断面图;
图3为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的液压牵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的模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中:1-模板;2-混凝土泵机;3-千斤顶爬移杆;4-台车架;5-行走轮;6-轨道;7-千斤顶;8-千斤顶液压操作台;101-边墙模板;102-起拱线;103-顶拱模板;104-模板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该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包括模板1和滑模台车,所述模板1固定在所述滑模台车的台车架4上,所述滑模台车上设置有牵引装置和混凝土泵机2,所述模板1为拱形,所述模板1的侧边自上而下向所述滑模台车的前进方向(图1中自左而右的方向)倾斜。如图1~3所示,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千斤顶7和千斤顶液压操作台8,千斤顶7上设置有牵引台车前进的千斤顶爬移杆3,台车通过行走轮5沿轨道6前进。
所述模板1具有沿所述滑模台车的前进方向外扩的锥度,该锥度为0.003。设置锥度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脱模。
如图1所示,所述模板1的侧边与底边的夹角约为20度。图4表示了模板的展开示意图,边墙模板101和顶拱模板103在起拱线102处连接,模板中心线104两侧的部分相对称。
下面对该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的部分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该隧洞平洞混凝土浇筑滑模采用液压千斤顶及固端牵引方式, 液压提升系统需千斤顶或支承杆最小数量为:nmin=T/P0,式中T—总荷载,P0—单个千斤顶和支承杆允许承载力(KN)中的较小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4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饰有可拆卸花朵的被套
- 下一篇:一种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