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助力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6085.6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6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盛建平;张冠华;熊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M1/10 | 分类号: | B62M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助力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机械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在传统人力自行车上的自行车助力组件。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的自行车在骑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颠簸,震动。这种颠簸、震动,从物理学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弹性势能。这种弹性势能在骑行过程中是白白消耗掉的,如果能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一种推动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将会大大提高自行车的能量利用率,对于骑行者来说,无疑将减少骑行过程中的体力支出。
针对自行车的这些骑行特性,一些技术人员开发了一些助力自行车以及一些助力装置,如:中国专利CN2185231(申请日为1994.2.5;专利号为94225809.6)公开了“一种自动助力自行车”,它在中轴上安装有传动套,只能单向转动棘轮,传动套上安装有发条弹簧,通过脚蹬或刹车使发条弹簧储存能量,从而带动自行车。又如中国专利CN2936892Y一种助力自行车(申请日2006.2;专利号为200620120660.4)公开了“一种助力自行车”利用发条弹簧作为储能元件,将自行车脚蹬后转的机械能转化为发条的势能储存起来,在自行车需要助力的时候释放一缓解自行车前进中所需要的动力。上述专利都利用了反向蹬脚蹬来储存能量,从而带动自行车前进。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站在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方法违背了人们传统的骑行习惯,不适合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也是利用发条弹簧能存储能量的物理特性,将自行车在在骑行过程中座位上下颠簸产生的能量通过连杆机构传递到一组装有发条弹簧的机构中。该机构再将发条弹簧储存的能量转化为推动自行车前进的动力,以此达到助力作用。本实用新型无需人为额外的加力,只需对原有的自行车做一些小小的改进,也无需改变人们的骑行习惯,便可起到助力作用,相对于上述专利技术,更适合于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浪费掉的弹性势能,提供一种自行车助力组件,能有效的将座位上下颠簸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推动自行车前进的动力,这种机构无需对自行车做较大的改动,也无需违背人们的骑行习惯即可达到助力的作用,该机构零件符合传统自行车的制造方法,适于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组连接在座椅上的连杆机构,将自行车在上下颠簸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势能传递到发条弹簧中,当发条弹簧储存的能量足够大(足以推动自行车前进)时,整个省力机构便开始释放能量,省力机构通过链轮链条机构将能量传递到自行车后轴上,以此达到推动自行车前进,使骑行者省力的目的。
根据上述构思,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助力组件,包括一个连杆机构和一个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
1)所述连杆机构固定安装在自行车车座下面,能接受车座上下颠簸产生的振动势能;
2)该连杆机构下端有一根安装在自行车立管内的活动杆,该活动杆下端与所述储能机构的一个输入振动势能的摆杆铰连;
3)所述储能机构通过一个悬板固定在自行车立叉或立管上,该储能机构有一个输出储能的链轮,经一条链条传动一个固定安装在自行车后轮轴上的链轮。
所述连杆机构的结构是:
一根“T”形固定杆借用所述车座上固定弹簧的螺钉固定连接在车座下面,所述活动杆的上端通过销轴和开口销与固定杆的下端铰连。
所述储能机构是一种发条弹簧储能机构,其结构是:
1)一根轴通过螺母连接在所述悬架上;
2)所述轴上套有一个轴管,轴和轴管共中心线;所述轴左端有轴挡、支撑碗、左管碗和5毫米钢珠;而右端有轴挡、发条弹簧盒、轴碗、右管碗和5毫米钢珠起支撑所述轴管的作用,保证轴管空套于轴上,使轴管和轴能相对转动;其中,轴管左端和支撑碗过盈连接,左管碗和支撑管过盈连接,右管碗外端和内端分别和发条弹簧盒、轴管过盈连接;
3)一个止动挡板和所述轴挡过盈配合连接,相对于轴挡静止;
4)所述摆杆空套在轴管上,该两零件共中心线,有3毫米钢珠保持摆杆相对轴管转动;
5)一个棘爪和摆杆之间通过铆钉一和挡圈实现连接,棘爪绕铆钉一转动;一个止动弹簧一端联接摆杆,另一端和棘爪上的沟槽贴合,保证所述棘爪始终和一个棘轮的齿端咬合;
6)所述摆杆和所述棘轮通过3毫米钢珠产生相对转动;
7)所述棘轮空套在所述轴管上,该两零件共中心线,所述右管碗、3毫米钢珠保证棘轮和轴管相对转动;
8)一根发条弹簧内端和所述棘轮固连,而外端和发条弹簧盒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6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式多功能避风港结构
- 下一篇:组合踏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