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操教学多功能推手顶肩辅助器械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6111.5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邸枫;赵文强;季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邸枫 |
主分类号: | A63B26/00 | 分类号: | A63B26/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周大伟 |
地址: | 050041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操 教学 多功能 推手 辅助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体操教学训练器械,特别是适用于体操教学训练技巧、跳马项目前手翻动作教学训练的体操教学多功能推手顶肩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在大中专院校体操教学训练中,技巧、跳马前手翻推手顶肩是困扰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因。有时因推手位置不固定,推手角度不正确,因没有推手顶肩动作给学生完成动作和保护者的助力带来影响,另外,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往往只能口头指出推手顶肩角度不对等,不是过早就是过晚,但不能客观指出确切的推手角度,学生无法理解和体会正确的动作要领。目前在大中专院校体操教学训练还没有一种既能标出推手位置,又有助于推手顶肩测量推手角度的多功能辅助器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标出推手位置、又有助于推手顶肩角度测量的体操教学多功能推手顶肩辅助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体操教学多功能推手顶肩辅助器械的底板7一体连接弹性推手板5,弹性推手板5前端有限位下压板9,底板7上表面固定一组轨道8,折叠式抽拉底板4与底板 7上的轨道8滑动连接,折叠式抽拉底板4铰接弧形展开板1,弧形展开板1上装有三个以上电子感应器2,弹性推手板5上表面有两个手部作用点标识6。
上述的在弧形展开板1上,对应三个不同的角度,装有三个电子感应器2,三个电子感应器2的布置角度分别为:α=23-25°;β=44-46°;θ=65-67°。
其操作原理是:弹性推手板5控制限位下压板9下行时的位置,电子感应器2固定在弧形展开板1上,收藏时在弹性推手板5和底板7中间,通过抽拉轨道8与底板7,可将折叠式展开板电子感应器2固定在弧形展开板1拉出;通过直角荷叶3将弧形展开板1抽拉底板4展开90°;通过弧形展开板上面固定的MODEL NO3118型电子感应器,监测练习者动作的准确性与否。练习时,练习者须将双手放在弹性推手板5表面的两个作用点标识6上,推手动作角度正确时可有助于练习者的腾空高度(感应器不报警)。如果动作不正确,当练习者顶肩推手的动作过程达到或超过电子感应器的感应角度时,电子感应器会发出声音、音乐(感应器报警),测量和观察练习者顶肩推手时的推手角度,以达到矫正练习者错误动作的目的。
本器械的功效如下:
(一)通过本器械的使用,在体操技巧前手翻的教学和训练中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的推手位置时机、用力顶肩时间,借助器械体会推手顶肩动作。
(二)在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利用本器械电子感应器可以使教师确切的指出学生的推手角度,找出错误动作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纠正错误动作。
(三)该器械轻便,可移动,可固定。能起到标志物作用,主要用与推手顶肩,可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自己不能完成动作的原因,在教师的指导和自己反复练习下尽快的掌握动作。
采用本器械可为体操教学、训练技巧、跳马项目前手翻动作给予助力,增加练习者推手后的腾空高度,在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可以使练习者获得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感觉。使用折叠式抽拉展开板中的电子感应器可随时测量观察练习者顶肩推手时的推手角度,指出练习者完成动作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快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折叠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体操教学多功能推手顶肩辅助器械的底板7一体连接弹性推手板5,弹性推手板5前端有限位下压板9,底板7上表面固定一组轨道8,折叠式抽拉底板4与底板7上的轨道8滑动连接,折叠式抽拉底板4通过直角荷叶3铰接弧形展开板1,在弧形展开板1上,对应三个不同的角度,装有三个MODEL NO3118型电子感应器,电子感应器2,三个电子感应器2的布置角度分别为α=23°;β=45°;θ=67°。弹性推手板5表面有两个手部作用点标识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邸枫,未经邸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6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
- 下一篇:新型耐热聚乙烯铝塑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