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保健枕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6481.9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8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北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5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保健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在睡眠中对颈椎结构及颈部组织起到放松保护作用的枕头,是颈椎病的辅助治疗工具,也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保健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保健枕的种类在市场上有很多,例如:竹炭枕,决明子枕,茶叶枕,菊花枕,木棉枕,聚氨酯慢回弹枕,荞麦皮枕,珍珠棉枕及一些中草药枕等。这些枕头都是以中草药的成分起保健作用的,有的枕头有凹槽设计,把头放进凹槽,四周高,并支撑颈部来作为颈椎保健作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保健枕大多数都是以中草药理论作为保健基础的,并没有完全从人的生理结构上去做文章,即使有的保健枕有些结构改变,但都会出现枕头内陷过大,或平硬松散或有很大的弹性,或只有一个高度,使结构不稳定,高度比例发生改变,增加反弹力,不能保持正常颈椎卧位的生理位置,从而导致颈部结构不能完全放松休息,保健效果不佳。而实际上人体在仰卧位和侧卧位时维持颈椎正常生理位置所需要枕头的高度是不同的,人体在站立位平视前方时的颈椎位置才是颈部结构得到放松的最佳位置,所以在卧位时也应该保持这个位置,这时背部与头颅枕部水平方向的距离便是仰卧位时维持颈椎正常生理位置的高度,(即仰卧位头枕部到床面的距离)成人3到5厘米左右,一侧肩外侧到头颅颞部或耳面部的距离便是侧卧位时维持颈椎正常生理位置的高度,(即侧卧位头颞部到床面的距离)成人9到14厘米左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仰卧位和侧卧位的高度组合。所以要使颈部结构在睡眠中得到完全放松的条件是:长久有效地维持颈椎正常生理体位,且不给颈椎施加外力。这就要求枕头要有高度比例合适,稳固不变形,没有过强的反弹力,软硬度合适等条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枕头因结构高度不稳定,而导致的正常颈椎卧位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枕头,该枕头是长方体结构,中间部位是一个前后通体凹槽,凹槽底部是仰卧位平台,凹槽两边是侧卧位平台,此枕头内部是若干个三角体结构空间均匀的装满颗粒物,该枕头不仅结构稳固,且无回弹性,有良好的缓冲性,可塑性,高度比例能满足正常颈椎卧位的生理位置,使颈部结构得到完全放松休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布料搭建一个长70厘米,宽30厘米,高12厘米左右的长方体结构,先不做缝合。把前后两个面(即长70厘米,高12厘米)的中间28厘米部分裁剪成一个上边28厘米,下边12厘米,高8厘米的凹槽,使凹槽的下边与该面的底边平行,并保留4厘米左右高度,使长方体的上面中间部分塌陷,这时从水平方向看就形成一个中间有个前后通体凹槽的长方体结构。再把此结构的上下两个面用同等宽(30厘米)长若干(可根据长,高计算)的布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一定比例(根据长方体及凹槽的高度通过三角公式计算而得的比例数值)做锯齿样缝合,把上下两个面完全连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有个前后通体凹槽的长方体内部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立体空间,并形成三角体连接结构。最后把长方体结构的边缘连接缝合起来,并把底面一侧的长边做成活口,装入颗粒物(荞麦壳等)后把口封上,就形成一个具有三个平台(左,右,中间三个平台)两个高度(左右一个高度,中间一个高度)的立体结构。中间的前后通体凹槽就是人体仰卧位时支撑头颈部的平台,高度4厘米左右(因人而异),两侧便是人体侧卧位时支撑头部的平台,高度12厘米左右(因人而异)(每个人正常生理体位在卧位时仰卧和侧卧的高度是不同的,且都有自己的生理高度,仰卧和左右侧卧是人的正常睡姿)。因为长方体内部是若干个三角形的立体结构,实际上就是一个若干个三角体连接结构,形成若干个三角形空间。颗粒物在这些狭窄的空间内被挤压时,移动受限(稳定的三角结构力学),平台表面不会出现过度凹陷现象,也没有回弹现象,高度稳定,结构稳固,保持不变。同时又因为颗粒物(荞麦壳等)有顺应性和流动性的特性,在头部挤压时顺应性形成与头颈部生理弧度相吻合的局部浅凹陷,且不回弹,使头颈部受力均匀,能完全稳定的支撑头颈部的重力,给头颈部一个有效的支持力并且没有弹力。前后通体凹槽的两个边形成缓冲坡防止头部突然坠落。所以人体在卧位时能保持正常的颈椎生理位置,不会或减少颈椎受力,颈部的肌肉也会得到完全放松,颈部的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结构不会受到挤压或牵拉,颈部结构得到有效的放松休息,提高睡眠质量,达到保护颈部结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睡眠中长久有效的保持颈椎正常生理位置,颈部结构不受牵拉挤压,肌肉得到完全放松休息,避免因长期不良作用而导致的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和颈椎慢性损伤,改善睡眠,采用天然材质,立体缝合,安全,环保,稳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北,未经王学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64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