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8294.4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民;师雅并;郭沁生;魏虹玢;刘兴升;张旭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9/04 | 分类号: | D01H9/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纱机 集体 落纱凸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的一个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环锭细纱机成纱满管的落纱操作是由人工插拔或落纱小车来完成,这些落纱方式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机器停台时间长,运转效率低。目前带有集体落纱装置的环锭细纱机能够一次性自动完成整台细纱机的落纱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数量,提高了运转效率。
现使用比较广泛的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均为单个栓头,落纱时由理落管机构插在凸盘栓头上的空管先经气架运送到中间位暂时存放,之后气架将锭子上的满纱拔下运送到位、插到凸盘栓头上,然后气架再把暂时存放在中间位的空管运送到位、插到锭子上。这种凸盘的缺点是在落纱时需借助中间位完成空管与满管的交换,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且由于动作环节增多故障率较高,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落纱时通过凸盘的前后移动即可完成空管或满管的置换,动作简单可靠,效率高、故障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第一铲纱导柱、第一支撑筋、高位栓、第一引纱孔、低位栓,第二铲纱导柱、第二支撑筋和第二引纱孔,凸盘底座与第一铲纱导柱、第二铲纱导柱连接,高位栓、低位栓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第二铲纱导柱上面,高位栓、低位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第一引纱孔、第二引纱孔分别设置在高位栓、低位栓上。
所述凸盘底座的直径b为60-80mm。
所述高位栓与低位栓之间的中心距d为20-40mm。
所述高位栓的高度a与低位栓的高度c之间的高度差为3-27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高位栓、低位栓分别用来插空纱管和满纱管。落纱时凸盘前移,气架把满纱管从锭子上拔下插到低位栓,之后凸盘后退,气架再把空纱管从高位栓上拔下插到锭子上,完成落纱。整个落纱过程分解动作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测、传输机构,落纱效率高、故障率低;2、支撑筋可以确保把纱管准确可靠地插到凸盘栓头上,避免纱管与栓头的对中性不是很理想、纱管尺寸偏差及飞花与废纱缠绕栓头时对落纱机构的损伤,导致稳定性降低;3、支撑筋可以确保铲纱动作轻快,避免铲纱器对纱管与栓头的损伤;4、引纱孔开在栓头中,方便自动络筒机找头;5、设计方案结构简单可靠,解决了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顺利落纱的需求,达到了提高集体落纱效率、及集体落纱稳定性可靠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环锭细纱机集体落纱凸盘,它包括凸盘底座1、第一铲纱导柱2、第一支撑筋3、高位栓4、第一引纱孔5、低位栓6,第二铲纱导柱7、第二支撑筋8和第二引纱孔9,凸盘底座1与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连接,高位栓 4、低位栓6分别设置在第一铲纱导柱2、第二铲纱导柱7上面,高位栓4、低位栓6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第二支撑筋8,第一引纱孔5、第二引纱孔9分别设置在高位栓4、低位栓6上。高位栓4、低位栓6分别用来插空纱管和满纱管。落纱时凸盘前移,气架把满纱管从锭子上拔下插到低位栓6上,之后凸盘后退,气架再把空纱管从高位栓4上拔下插到锭子上,完成落纱。所述凸盘底座1的直径b为70mm,所述高位栓4与低位栓6之间的中心距d为30mm,所述高位栓4的高度a与低位栓6的高度c之间的高度差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8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