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炉的煎烤器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8541.0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运;王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1 | 分类号: | A47J37/01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炉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煎烤器皿,特别是一种用于微波炉的煎烤器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煎烤盘底部固设吸波材料的微波炉器皿已经较为常见,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372588Y于2000年4月5日一种微波炉专用煎烤炸多用盘,包括盘状金属基体及混炼强吸波物质的耐热橡胶垫层,耐热橡胶垫层固设于盘状金属基体的底部,据称,其可对食物进行煎、烤、炸烹任、且无热量损失、加热速度快、价格低。但是该结构在微波炉完成煎烤后,由于煎烤器皿通常为金属材质,散热也非常快,不利于保温。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方便加工和保温效果好的微波炉的煎烤器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微波炉的煎烤器皿,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锅体,锅体外底部设置有高效率发热的吸波材料层,其结构特征是锅体外底部还设置有密封吸波材料的微晶玻璃层。
所述锅体呈类似碗状或浅碟状,吸波材料层设置于锅体外底部内凹位置处,微晶玻璃层与锅体外底部周缘相固定。
所述微晶玻璃层通过点胶的方式与锅体相固定;点胶的材料为硅胶。
所述锅体为具有高效导热性能的铝合金铝板拉伸成型、或压铸成型;锅体的直径为130MM-260MM,锅体内涂覆有不粘涂层。
所述锅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把手,锅体对应把手的位置设置有装配孔,把手与锅体通过紧固件相连;把手为耐高温的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吸波材料层为羰基铁纤维、铝铁粉、氧化铁、碳化硅和粘结剂的混合物;吸波材料层的其面能加热至260-30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增设微晶玻璃层,使锅体或加热器皿有较好的保温功能;2、锅体袖珍型的设计方便煎蛋和煎面包片的操作;其具有设计简单合理、美观实用和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拆卸把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锅体,11为装配孔,2为吸波材料层,3为微晶玻璃层,4为硅胶,5为涂层,6为把手,7为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微波炉的煎烤器皿,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锅体1,锅体呈类似浅碟状,锅体1为具有高效导热性能的铝合金拉伸成型,锅体1的直径为130MM,满足了煎蛋和面包等小体积食物的需求;锅体1内涂覆有不粘涂层5,防止煎烤的食物粘锅。
锅体1上设置有高效率发热的吸波材料层2,吸波材料层设置于锅体1外底部内凹位置处,锅体外底部还设置有密封吸波材料的微晶玻璃层3,其形状与吸波材料层2相对应,微晶玻璃层与锅体1外底部周缘相固定,微晶玻璃层3通过点胶的方式与锅体1相固定;点胶的材料为硅胶4(见图4)吸波材料层2为羰基铁纤维、铝铁粉、氧化铁、碳化硅和粘结剂的混合物;吸波材料层2接受微波辐射后,其表面能够快速加热至260-300℃。微晶玻璃层3的物理特性能够延长锅体1的使用寿命,并且其具有强度均匀、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为方便拿取锅体1,在锅体上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二个把手6,把手为耐高温的PC材料制成,起到隔热的效果。锅体1对应把手6的位置设置有装配孔11,利用铆钉7穿过装配孔11将把手6和锅体1相固定(见图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吸波材料层2接受微波辐射后迅速的发出大量的热量,其表面可以在一分钟的时间达到260度的高温状态,这些热量传递到铝合金制成锅体1的底部,这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2分钟)内把一个鸡蛋或者一块面包片煎好,实现了节约能源和提高烹饪速度。
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后,吸波材料层2发出的热量依然能够在锅体1的底部和微晶玻璃层3之间保存一段时间,这些余热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煎烤作用,同时达到保温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8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