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力脱泥分级机在审
申请号: | 201020208927.1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5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潘明友;冯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乾舜矿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5/66 | 分类号: | B03B5/66;B03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力 分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物加工过程的脱泥分级装置,尤其是能有选择地把细泥团聚颗粒及不合格粒级与细粒和粗粒矿物进行分离的水力脱泥分级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水力分级机的基本结构呈圆体,主体由上部圆筒和下部圆锥组合而成。在中间的粗粒分级室和围绕其外的环形细粒分级室应用流化床和上升水技术来完成。矿浆经一特制管道由粗粒分级室的中部垂直给到粗粒分级室底部的分配盘上。上升水流通过分配盘与粗粒分级室内壁之间的环形缝隙进入粗粒分级室,在粗粒分级室的下部形成紊流区实现粗粒分级。粗粒矿物通过上述环形缝隙进入位于粗粒分级室底部中间位置的粗粒排料口。而细粒矿物则以溢流的方式进入环形的细粒分级室。细粒分级室是利用流化床技术对细粒和超细粒矿物进行分级。上升水通过特制的安装于细粒分级室底部的筛面均匀分部在整个环形细粒分级室的底部,以形成均匀稳定的层流流化床,实现准确的分级。超细粒矿物进入围绕在细粒分级室之外的环形溢流槽中并排走。细粒矿物则沉降到细粒分级室的底部,经沿筛面呈环形分布的阀门排走。粗粒、细粒和超细粒产物的粒度控制是根据生产工艺参数调节上升水量来完成的。但是,一般微细粒级或细泥产物都有较强的表面能,容易形成团聚颗粒或吸附在其它颗粒表面,需要一定的能量将其分开,仅靠层流流化床及短暂的紊流过程是不够的,从而影响分级效率,脱泥效果差,容易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水力分级机不能脱除细泥团聚颗粒和脱除吸附在其它颗粒表面的微细粒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力脱泥分级机,该水力脱泥分级机不仅能凭较长的紊流区脱除微细粒级在颗粒表面的吸附,而且能对细泥团聚颗粒进行多次湍流冲击使其破碎分散,最终从其它颗粒中脱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矿浆在自中心给料斗进入水力脱泥分级机之时就产生分级作用;粗粒级在内置集料斗的作用下首先进入粗粒分级紊流区,经上升水流的冲击刷洗后进入内置粗粒仓,细粒和细泥则不能进入,细粒和细泥在自身浆体和上升水流的作用下往四周运动并产生沉降分级;水力脱泥分级机上部内置环形溢流槽及两层特制湍流板;在下层湍流板下面沿切线给入上升水;上升水经下层湍流板进入上层湍流板下面空间,并经上层湍流板进入顶部沉降分级区与其它水流汇合带动细泥从溢流堰流入溢流槽被排出;下层湍流板形成的湍流流速大于上层;细粒级在沉降过程经过湍流板被湍流冲击刷洗后进入细粒仓;细泥及细泥团聚颗粒则在湍流的作用下与细粒级分离并随上升水流从溢流堰溢出,达到脱泥分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水力脱泥分级机,在机体内连续完成脱泥分级任务,产出三种产品,其特征在于机体为平底型圆柱体,溢流槽在上端内侧,给料斗、集料斗、紊流器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串联,紊流器与粗粒仓连接,在机体上部、溢流槽下部安装两层湍流板,湍流板和紊流器下面分别安装上升水给水管,粗粒产品仓和细粒产品仓仓体底部分别安装排料管。
本实用新型水力脱泥分级机是因为主体结构为圆柱体,溢流槽设置在机体上端内侧,所以减少了上升水流断面,使流速加快,更利于细泥及时脱出;给料斗棚架于上口中心呈半沉没式,浆体冲击力的影响被减缓,使待分级物料尽早进入分级状态;粗粒分级系统由集料斗、紊流器、粗粒仓、给水管、排料管组成,置于柱体中间,集料斗与紊流器留有一定间隙便于不合格粒级排出,紊流器为一管状体,内置紊流栅条与粗粒仓连接,粗粒仓底部安装排料管、上部安装给水管,给水沿切线给入,匀速进入紊流器,排料管采用虹吸式安装,利于粗粒级高浓度排料;两层湍流板水平安置于柱体上部,层间留有一定空间,上层湍流板低于紊流器上缘,两层湍流板在上升水的作用下形成有规律密布的湍流区,细粒级在穿过上层湍流板的湍流区时如果有夹带的细泥,则在穿过下层湍流板的湍流区时会受到更大能量的冲击刷洗使之完全分离,这些细泥将随上升水流被一起带走;细泥团聚颗粒的比表面积大,沉降速度远低于单体颗粒,在接近湍流区时会受到湍流的冲击破碎并被带走,未被破碎的进入另一个湍流区会受到再次冲击破碎,所以一般不会混入细粒级产品;细粒级经两次湍流冲击刷洗之后成为合格产品进入细粒仓,细粒仓上部安装给水管,给水沿切线给入,实现稳压上向流,底部安装虹吸排料管,实现高浓度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乾舜矿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乾舜矿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8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