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铆钉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9085.1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嘉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7/74;B65G47/24;B65G47/9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钉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钉输送机。
背景技术
铆钉(或螺钉)作为一种常见的紧固件,被应用在各种产品的装配连接中,特别在自动流水线上,铆钉(或螺钉)的快速输送成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0999048A的《自动装配螺钉机》中就披露了螺钉的送料机构,该螺钉的送料机构包括有振动盘、螺钉导轨、螺钉分拣器、螺钉分拣气缸、吹气电磁阀、分拣气缸电磁阀、三联件气源、送料速度微调旋钮、振动盘送料速度旋钮等部件。使用时,将螺钉放入振动盘内,启动电源开关,螺钉经螺钉振动盘振动分拣排列出来,通过导轨进入分拣器中,然后经螺钉分拣气缸和三联件气源吹气作用下,将螺钉送到螺钉出口联接头中,使螺钉在电动螺丝刀的作用下进入到组合开关中。显然在螺钉送料机构的配合下,将大大地加快了螺钉的装配。
但上述送料机构是应用在自动装配螺钉机上,对于油压机的压铆工艺,目前仍采用手动输送铆钉(或螺钉)的方式,即在作业过程中,通常是手工将铆钉(或螺钉)装入到油压机的下模具中,因此采用这种作业方式,既费时、费力,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可靠性差,生产成本高的缺陷;同时又由于手工作业中,若稍有疏忽,就会发生手指被上、下模具所夹的安全事故,因而目前在压铆工艺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近来虽有自动铆钉(或螺钉)输送机公开,但结构复杂,一次只能运送一枚铆钉(或螺钉),显然工作效率还是无法满足实际高效率的工作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一次至少能输送两枚铆钉而能提高输送效率的铆钉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铆钉输送机,包括
振动盘,能将零散的铆钉整理为有序的竖立排列;
输送机构,与前述振动盘的出口相接;
移动头,能将前述输送机构出口的铆钉运送到指定位置;以及
横向驱动源,用于驱动前述的移动头水平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机构至少包括两个并排的彼此独立的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的移动头具有一能吸住至少两个铆钉的吸盘。
这里的输送轨道也可以三个、四个设置,对应地,能实现一次三个或四个铆钉的输送。
考虑到吸盘吸住铆钉的便利性,所述的输送机构出口处设有一供待吸铆钉放置的平台。
进一步,所述的振动盘设于一固定架上端部,所述的平台则设于该固定架上并位于振动盘下方,而所述的输送机构则设于固定架上并两端分别与振动盘和平台相连。
提高移动头水平运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所述的移动头具有一横向导杆,对应地,所述的固定架上设有与前述横向导杆配合的横向导轨。
便于调整上下距离,以适合油压机的工作台面,所述的移动头上设有能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纵向驱动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吸盘为一电磁体,该电磁体的控制输入端与一控制箱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次能运送多枚铆钉,加快油压机压铆的工作进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整体结构简单合理,设计精巧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铆钉输送机16用于向油压机17输送铆钉,具体包括振动盘5、输送机构6、移动头7、横向气缸3、纵向气缸(图中无显示)、控制箱1及固定架2,振动盘5设于固定架2上端部,平台21设于固定架2上并位于振动盘5下方,输送机构6设于固定架2上并两端分别与振动盘5和平台21相连。控制箱1位于固定架2下方。油压机17一般包括上模具13、下模具14及控制开关15。
振动盘5能将零散的铆钉整理为有序的竖立排列,输送机构6与振动盘5的出口相接,包括两个并排的彼此独立的第一输送轨道61和第二输送轨道62,输送机构6出口处设有一供待吸铆钉放置的平台21,移动头7能将输送机构6出口的铆钉运送到指定位置,其具有能吸住两个铆钉的吸盘12。本实施例中吸盘12为一电磁体,该电磁体的控制输入端与一控制箱1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9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的附加型清扫吸嘴及液压臂
- 下一篇:一种圆盘型给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