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外加热式多型腔加热流道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9391.5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牟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维军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54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加 热式多型腔加 热流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注射成型模具。是一种带外加热式多型腔加热流道结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模具界对热流道模具主要采用如下一些方法:(1)井式喷嘴绝热主流道,它是最简单的绝热式流道,适用于单型腔注射模。由于井式喷嘴一般只宜用于成型熔融温度范围较宽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而对于聚苯乙烯,ABS等塑料成型很困难,而对聚甲醛,硬聚氯乙烯等热敏性塑料成型根本就不适用。(2)多型腔绝热流道,根据浇口的不同分为直接浇口式和点浇口式两类,由于这类模具在制造时需在模具中增设一块分流道板,同时在其端面及二级喷嘴周围需开设凹槽,以减少熔体热量的传散,而采用这种结构,造成模具制造时困难等缺点。(3)延伸式喷嘴,它是一种只适用于单型腔的热流道结构,为了防止喷嘴的塑料过多地传给温度较低的型腔,会出现温度难以控制,必须采用有效的绝热措施(空气和塑料绝热),这样就造成喷嘴尖端碰坏模具型腔或变形等难题,缩短模具寿命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外加热式多型腔加热流道的模具,它不仅 能具备上述热流道模具的优点,而且能适应多开型腔注射和单型腔注射,并且能适合任何塑料成型,压力传递十分可靠,模具结构简单。
同时,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加热式多型腔加热流道来加热,取消了一般热流道中的加热板,它是在流道板中设置加热孔道,孔内插入管式加热器来加热,而流道板利用绝热材料或空气间隙与模具隔热。解决了聚乙烯、聚丙烯、聚甲醛、硬聚氯乙烯等热敏性塑料成型。不需增设隔热板和在二级喷嘴周围开槽,不需控制模温。给设计制造带来极大的方便,解决了延伸式喷嘴碰坏模具型腔的难题。一种带外加热式多型腔加热流道的模具结构,其特点是:在热流道板中设置加热孔道,孔内插入管式加热器加热,它由支架、紧定螺钉、压紧螺钉、流道密封钢球、定位螺钉、定模座板、加热孔道、热流道板、胀圈、二级喷嘴、浇口套、浇口板、定模型腔板、型芯等组成,二级喷嘴(10)与流道板滑动配合,浇口套(11)紧固在浇口板(12)中,定模型腔板(13)同浇口板(12),支架(1)定模座板(6)用螺钉坚固连接,定位螺钉(5)与热流道板连接,紧固螺钉(2)从支架连结到热流板侧面,流道密封钢球用压紧螺钉(3)紧固在流道板(8)中,胀圈(9)固定在二级喷嘴的凹槽中,并同二级喷嘴一道压入流道板(8)的凹孔中,加热孔道(7)加工在流道板(8)的侧面,可加工成通孔,孔的直径随加热棒的直径而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模具机构进一步说明
图1是模具的装配图
1——支架 2——紧定螺钉 3——压紧螺钉
4——流道密封钢球 5——定位螺钉 6——定模座板
7——加热孔道 8——热流道板 9——胀圈
10——二级喷嘴 11——浇口套 12——浇口板
13——定模型腔板 14——型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外加热式多型腔加热流道模具,它是在流道板中设有加热孔道,孔内插入管式加热器(如电热棒等)加热,从而使流道内塑料始终保持熔融状态。流道板要利用绝热材料(如石棉)或空气间隙与模具其余部分隔热,以减少热传导对模温的影响。同时应考虑由于流道板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膨胀,所以在设计应留出适当的膨胀间隙。主流道和分流道截面设计成圆形,其直径取5mm——12mm。如图所示,流道板(8)上加热孔道(7)中插入加热器加热,二级喷嘴(10)用导热性优良、强度高的铍铜合金制造,以利热量至前端。二级喷嘴前端的塑料绝热层最薄处厚度一般取0.4mm——0.5mm。此外,二级喷嘴与流道板间为滑动配合,并以胀圈(9)做密封,故注射时由于熔体的压力使二级喷嘴与外壁在环形接触面处能很好贴合,这样不会产生溢料。同时“浇口套(11)紧固在浇口板(12)中”,“定位螺钉(5)与热流道板连接,紧固螺钉(2)从支架连接到热流板侧面,流道密封钢球用压紧螺钉(3)紧固在流道板(8)的凹孔中”,加热孔道(7)加工在流道板(8)的侧面,加工成通孔,孔的直径随加热棒的直径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维军,未经牟维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93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杀菌解毒矿活化制水机
- 下一篇:应用纳滤及反渗透技术的酵母废水零排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