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9606.3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5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郭道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61;H01M4/13;H01M2/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7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聚合物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池,尤指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化学电源、电解池构成的三个要素是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也就是说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就可以构成完整的电池。电池隔膜理论上是可有可无的。它存在的理由仅仅是以较小的空间占用,分隔正极和负极来提高电池的体积比容量。这样就要求隔膜要实现电子绝缘而离子导电。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来说,通常,正极是由钴酸锂涂布于铝箔制成,负极是由石墨涂布于铜箔制成。正极、负极和隔膜的组装方式不同,可分为卷绕式、叠层式两种。即将正极、负极和隔膜三个组件通过卷绕的方法进行组装或者预制一定长宽尺寸的正极、负极和隔膜叠层片进行叠层组装。由于正极、负极和隔膜三个部分在电池中也是独立组件,当电池处于长期振动、高低温变化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生位移,正负极表面材料脱落,内部微短路,性能劣化或失效等情况。
另一个方面,普通锂离子电池隔膜是由PP、PE一定比例混合物材料通过挤出拉伸等工序制备的微孔隔膜,或者是由PP以及PE分别通过挤出拉伸等工序进行二次复合制备的复合型微孔隔膜。在电池内部温度较高时,PE在130℃左右时熔化,而熔点较高的PP(熔点在150℃左右)还保持基本形状,使微孔隔膜闭孔,从而切断了离子导电,使电池内部断路,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但由于PE和PP的熔点还是太接近了,在极端情况,例如高温热炉试验、挤压、针刺等条件下,电池极易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电池在正负极片表面分别涂覆有高强度多微孔电子绝缘型聚合物薄膜,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电解液和外壳。
正极片和负极片是以活性物质为主体的混合物间隙涂布或者连续涂布在金属箔上制成的。
正极片和负极片上还涂覆有一层包覆层,包覆层是由浸涂、刮涂、辊涂或喷涂的方法制成的,厚度为10至60微米,优选20至30微米。包覆层上所形成的孔隙率为10%至45%;把 正极片和负极片进行卷绕或者叠片,形成电池主体。
电解液包括溶剂和电解质。
外壳为钢壳、铝壳或铝塑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正负极片表面分别涂覆一层高强度多微孔电子绝缘型聚合物薄膜,可防止正负极片表面材料脱落;通过不同材料进行配比和搭配,分别涂覆于正负极片上,可以实现不同熔点材料形成的综合耐温安全性能;由于取消了独立的隔膜组件,使电池的卷绕装配或者叠片装配变得可靠稳定,大幅度降低了装配不良率。在完善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正负极片剖视图。
图中:
10正极片,20负极片,
101金属箔,103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片10、负极片20、电解液和外壳,外壳将正极片10和负极片20封闭在其内部,内部空腔部分则填充电解液。
正极片10和负极片20是以活性物质为主体的混合物间隙涂布或者连续涂布在金属箔101上制成的。其中,正极片10为锂钴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镍锰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磷酸铁锂、磷酸锰锂或磷酸钒锂等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涂布于铜箔或铝箔制成,涂布厚度为10至300微米,优选100微米;负极片20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人造改性石墨、碳微球、碳酸锂、钛酸锂或锡合金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涂布于铜箔或铝箔制成,涂布厚度为10至300微米,优选100微米。正极片10和负极片20上还涂覆有一层包覆层103,包覆层103是由浸涂、刮涂、辊涂或喷涂的方法制成的,厚度为10至60微米,优选20至30微米。其所含的材料包括电子绝缘型聚合物和造孔剂。其中,电子绝缘型聚合物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EVA、PTFE和PMMA中的一种或几种;造孔剂包括碳酸锂、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二氧化硅、硅酸铝、硅酸钙、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几种。包覆层103上所形成的孔隙率为10%至45%;把正极片10和负极片20进行卷绕或者叠片,形成电池主体。
电解液包括溶剂和电解质,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丁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环丁砜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电解质包括LiPF6、LiBF4、LiClO4、LiAsF6和LiBOB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9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封装机压头定位结构
- 下一篇:可拆卸干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