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能驱动的地下工程用通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0407.4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3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云;喻渝;吴玉芬;钟星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F03D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能 驱动 地下工程 通风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风能驱动的地下工程用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风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是加强自然通风,对于高出地面的建筑,风能对建筑自然通风的贡献是很容易实现的,利用风能加强地面建筑自然通风的技术也已经相当成熟。而隧道、矿井等地下工程,一则其与大气接触的通道面积小,二则自然风的风向常年变化,很难利用自然风长时间满足其通风换气要求,通常都是通过电力带动斜井、竖井通风机或者其它形式电动机械通风来达到其环境控制要求的,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地依靠电力驱动见机进行机械通风,因此耗电量巨大。有证据表明,隧道、矿井通风所需费用与隧道、矿井长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增加,因此长大隧道、矿井通行后的运营费用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能驱动的地下工程用通风设备,以有效地降低地下工程施工、运营期间通风或者排风所耗电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能驱动的地下工程用通风设备,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轴流通风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外设置有风力机,该风力机与轴流通风机传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力机、轴流通风机之间设置有增速器,风力机的传动轴与增速器的低速端连接,轴流通风机的主轴则与增速器的高速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建筑外环境自然风能对地下工程进行通风或者排风,能有效地降低地下工程施工、运营期间通风或者排风所耗电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能驱动的地下工程用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剖面图;
图4是沿图1中C-C线剖面图。
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风力机10、推力轴承11、支架12、底座13、轴流通风机20、增速器30、壳体40、通风口41、风门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能驱动的地下工程用通风设备,包括安装在壳体40内的轴流通风机20,所述壳体40外设置有风力机10,该风力机10与轴流通风机20传动连接。当大气中有风时,风力机10采集风能,通过其传动轴带动轴流通风机20转动,利用建筑外环境自然风能对地下工程进行通风或者排风,能有效地降低地下工程施工、运营期间通风或者排风所耗电能。
参照图1,为使轴流通风机20能达到其额定转速,所述风力机10、轴流通风机20之间设置有增速器30,风力机10的传动轴与增速器30的低速端连接,轴流通风机20的主轴则与增速器30的高速端连接。参照图3,增速器30由支架固定安装在壳体40内。参照图1和图2,所述壳体40的壳壁在轴流通风机20以上部位开设有通风口41,并设置有可沿壳壁周向转动的风门42,风门42可以通过风向测试仪器,根据需要转动使得通风口41开口背向(通风机作为排风机)或者朝向自然风来流方向(通风机作为送风机)。参照图1,所述风力机10由推力轴承11和支架12安装固定在底座13上,底座13与壳体40的上端口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风能驱动的地下工程用通风设备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0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演示器
- 下一篇: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教学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