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压式压电陶瓷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0501.X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9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庄丽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丽仙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压式 压电 陶瓷 点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火机,尤其涉及一种打火机的倒压式压电陶瓷点火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压电陶瓷点火器使用两粒陶瓷,而每粒陶瓷都有正负极之分,在装配时都要正极对正极,在两粒压电陶瓷之间设置铜叉用以连接导线作为正极,负极的一端通过底部的螺帽用导电件连接至推杆弹簧后再连接到压电帽,而另一端负极通过承击钉,击锤连接至压电帽。这种陶瓷压电点火器装配极为复杂,且成本非常高.而另一种从国外进口的压电点火器,不但价格非常高而且输出电压非常低不太适合国内的打火机.还有国内最近开发的一种使用一粒陶瓷的压电点火器,其采用的是一粒较普通两粒陶瓷点火器中使用的陶瓷体积大的陶瓷,而这种陶瓷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国内生产这种体积大的陶瓷的技术和设备都不成熟,而且其结构也不是很合理,所以一直达不到质量的要求,点火率极低.如有人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打火机的点火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720192740.5,公告日为2008年12月03日,公告号为CN201159474,该在先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火机的点火装置,包括铜砧、压电体和压电帽,其中,铜砧作为点火装置的一个电极,压电体侧壁上设置外凸部,该外凸部内设置有一外露的导电柱而作为点火装置的另一个电极,该在先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凸部内设置导电柱,使点火装置内由压电陶瓷一端输出的一个电极可通过该导电柱、金属跷板而传导至出气针的嘴部,而点火装置内铜砧的一极可直接通过导电片而传导至出气针嘴部附近,因此无需从压电体的侧壁引出导线,使点火装置易于加工、装配,同时,产生电火花的两极之间,即出气针嘴部与导电片的端部距离固定,因此,能保证打火机稳定点火。但该在先实用新型专利还存在如下缺陷:压电陶瓷和铜砧之间直接撞击接触,不能保证压电陶瓷与铜砧接触紧密有效,同时,当撞击时互相直接接触,压电陶瓷和铜砧之间没有缓冲件,容易造成撞击破裂和磨损,不利于延长陶瓷放电时间,不利于提高压电陶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点火器的点火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有效延长压电陶瓷放电时间,不能有效提高压电陶瓷的使用寿命,不能有效提高点火器的点火率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延长压电陶瓷放电时间,能有效提高压电陶瓷的使用寿命,能有效提高点火器的一种倒压式陶瓷压电点火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倒压式压电陶瓷点火器,包括压电帽、压电体、导电砧,导电砧作为点火器的一个电极输出点,压电体内设有击锤、承击钉、压电陶瓷,压电帽与击锤之间设有受压弹簧,击锤下方设有复位弹簧,压电体设有导电件,所述压电帽下压后,导电件与复位弹簧及压电帽相导通并作为点火器的另一个电极输出点,所述压电陶瓷和导电砧之间设有缓冲金属片。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金属片的上方设有凸台,下方设有凹口。
作为优选,所述压电体上设有注胶水口,注胶水口注入环氧树脂胶水,冷却填满压电陶瓷与压电体之间的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压电体上设有支撑台,支撑台内设有卡槽,导电件设在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砧上设有三角形的凸缘,压电体的底部的侧壁上相应地设有卡孔,凸缘挤入卡孔内。
本方案的缓冲金属片,避免压电陶瓷和导电砧之间直接撞击,保证压电陶瓷与导电砧接触紧密有效,有利于延长陶瓷放电时间,降低了点火器的点火率。同时,当撞击时不互相直接接触,不容易造成撞击破裂和磨损,有利于提高压电陶瓷的使用寿命。
,更易于自动流水线生产,且质量稳定,点火率高的陶瓷压电点火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未撞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缓冲金属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撞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体未装入压电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丽仙,未经庄丽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0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