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火工品测量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1812.8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颜;邱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31/00;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110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工品 测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工品性能检测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测量电火工品电学特性的电火工品测量盒。
背景技术
在电火工品的性能测试中,桥路直流电阻是研究电火工品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衡量产品桥丝是否熔断、作用是否完全的重要参数。测量桥路直流电阻的常用方法是,使用低阻仪的两个测量端测量电火工品脚-脚或脚,例如用低阻仪测量电爆管的引脚B、C之间的电阻值。但是电火工品的脚-脚之间容易接受外界的静电形成电位差,当低阻仪的两个测量端接入电火工品的脚-脚之间时,电火工品内部积蓄的静电有时导致电火工品意外发火,或者使火工品的性能发生变化。
现有的防静电方法是在管脚、桥丝与管壳之间设置由高强度绝缘材料,将各个部件隔离起来,提高电火工品中各元件之间的绝缘性能。但上述技术没有根本解决管脚、桥丝与管壳的带静电问题,一旦电火工品内部积蓄了大量静电,在测量桥路直流电阻时仍会导致电火工品意外发火。同时其他用于静电泄放的插塞装置又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不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火工品防静电装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在插接状态下有效消除电火工品内部积蓄的静电,在测量状态下消除外部环境和内部电路对测量的影响的电火工品测量盒。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在测量状态下还可简化操作步骤、防止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火工品测量盒,包括一盒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中的多个按键断路器和多个开关;其中各所述按键断路器一端均与一按键公共端连接,所述按键公共端还同时连接一公共触点和一按键接线柱,各所述按键断路器另一端分别与元件触点连接;各所述开关一端均与一开关公共端连接,所述开关公共端连接一开关接线柱,各所述开关另一端分别与元件触点连接,所述开关和按键断路器的数目与电火工品中被测元件的数目相同。
所述按键断路器为按下按键时为断路的常闭开关。
所述公共触点对应电火工品的公共引脚,所述元件触点对应电火工品的元件引脚。
所述按键接线柱和开关接线柱分别连接测量设备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火工品测量盒,包括盒体和其内部设置的开关电路,其中开关电路包括按键断路器和开关,按键断路器和开关的数目与电火工品中的被测元件数目一致,按键断路器一端均与一按键公共端连接,按键公共端同时还连接一公共触点和一按键接线柱,按键断路器另一端分别与元件触点连接;开关一端均与一开关公共端连接,开关公共端连接一开关接线柱,开关另一端分别与各被测元件触点连接。其中公共触点对应被测电火工品的公共引脚,元件触点对应被测电火工品的元件引脚,按键接线柱和开关接线柱对应测量仪器的输入端。
在测量盒的插接状态时,由于按键断路器在未按下的时候为导通状态,因此当测量盒的触点与电火工品的引脚插接的时候,电火工品的元件引脚均与公共引脚短路,因此可消除电火工品中积蓄的静电,避免电火工品意外发火。
在测量状态时,根据当前被测元件不同,同时按下被测元件对应的一按键断路器和一开关,而当前不测量的引脚相对应的按键断路器处于导通状态,这样可避免不测量的引脚之间的电容对当前测量的引脚产生影响。由于在测量时需要同时按下当前测量的引脚对应的按键断路器和开关,因此在操作时发生误操作,如按下正确的按键断路器和错误的开关,则连接低阻仪的两接线柱之间短路,不至由于电火工品中存在静电而烧坏低阻仪。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盒由于操作简单,不易出现误操作,并且无需插电,因此可适应多种现场情况,具有实用价值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盒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火工品桥路直流电阻测量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如下:
1-被测电路;11-电容;12-电爆管桥路直流电阻;2-盒体;31-电容开关;32-电阻开关;41-电容按键断路器;42-电阻按键断路器;5-开关接线柱;6-按键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1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