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万向水龙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2194.9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袁中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中坚 |
主分类号: | F16K51/00 | 分类号: | F16K51/00;F16K2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向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一种万向水龙头。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70742于2008年6月18日公开了一种万向鹅颈龙头,包括出水口和调节装置,出水口和调节装置之间通过管子相连,其中,所述的管子为一条金属带回旋缠绕而成,前一层与后一层叠加配合,前一层与后一层的配合面形成密封,密封从管子的一端到另一端为一连续的整体;所述的配合面为弧面,前一层与后一层的配合面在管子弯曲时始终是接触密封的。据称,其有效防止水泄漏;通过弯曲并保持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旋转,满足复杂的位置的要求;采用全金属可以延长使用的寿命。但是该结构制作难度大且成本高,金属带一旦损坏,将无法修复,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制作难度低、成本低、容易修复的万向水龙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万向水龙头,包括水龙头,其进水端与水管连接,出水端上连接有出水接头,其结构特征是水龙头和出水接头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转向节。
所述转向节呈漏斗状,其小径开口的外壁设置有球形面,大径开口的内壁对应小径开口的球形面形状设置有球形腔。
所述转向节的数量为2-20个,转向节之间互相通过球形面置于球形腔中转动连接。
所述出水接头呈漏斗状,其出水口上设置有出水嘴,进水口的内壁对应转向节小径开口的球形面形状设置有球形腔,其球形腔与最后一个转向节小径开口的球型面转动连接。
所述球形面与球形腔之间为过渡配合,球形面与球形腔之间从外到内的间隙变化为由小变大。
所述水龙头的出水端对应第一个转向节的大径开口球设置有凸缘,其与转向节大径开口通过硅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龙头与出水接头之间设置多个可多方向旋转的转向节,使用者只要根据需要摆动转向节,即可把出水口弯向任意方向进行供水,摆动动作一停,其马上定型;若使用过程中,转接头损坏,只需取下或替换已损坏的转接头,即可。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作容易、成本低、操作方便、容易修复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出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7,本万向水龙头,包括水龙头1,其进水端与水管连接,出水端上连接有出水接头3,其水龙头1和出水接头3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转向节2。
参见图7,转向节2呈漏斗状,其小径开口的外壁设置有球形面2.2,大径开口的内壁对应小径开口的球形面形状设置有球形腔2.1。其中,转向节2的数量为7个,转向节之间互相通过球形面2.2置于球形腔2.1中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
参见图8,出水接头3呈漏斗状,其出水口上设置有出水嘴3.2,进水口的内壁对应转向节2小径开口的球形面2.2形状设置有球形腔3.1,其球形腔与最后一个转向节2小径开口的球型面2.2转动连接。
以上,球形面2.2与球形腔2.1和3.1之间均为过渡配合,两者之间从外到内的间隙变化为由小变大,如图5所示。
参见图6,所述水龙头1的出水端对应第一个转向节2的大径开口球设置有凸缘1.1,其与转向节大径开口通过硅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中坚,未经袁中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21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普遍适用型3D眼镜
- 下一篇:具有地线短接机构的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