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3208.9 | 申请日: | 201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迪;俞开斌;刘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李庆波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邮政 条码 提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码的码值提取,特别涉及一种二态邮政条码和四态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条码技术由于其识别快速、准确、可靠以及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图书管理、仓储、邮电、交通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并且势必在逐渐兴起的“物联网”应用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条码包括一维条码及二维条码。其中,一维条码是由平行排列的多个“条”和“空”单元组成,条形码信息靠条和空单元的不同宽度和位置来表达。
邮政条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一维条码,邮政条码的条形码信息依靠条单元的高度和位置给定的二进制数据来表达。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图1是二态邮政条码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四态邮政条码片段的结构示意图。简单而言,二态条邮政码包括一个上升区和一个下降区,2种可能的条码为上升条和下降条;而四态条邮政码是基于一个带有上升区和下降区的跟踪区,4种可能的条码分别为跟踪条(仅包含跟踪区),全条(同时包含上升区、跟踪区及下降区),上升条(包含上升区和跟踪区)以及下降条(包含和跟踪区下降区)。通过判断各条单元的相对高度值来提取该条码对应的码值。一般来说,长条码对应的码值为1,短条码对应的码值为0。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整体扫描的方式来提取该邮政条码的码值。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邮政条码往往会发生变形,例如整个条码相对于水平线发生了歪斜或者每个单独的条块相对于对条码的中心线发生了旋转,在这 样的情况下,邮政条码的扫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漏扫某些条单元的情况,在实际应用当中常常导致误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邮政条码在扫描过程中常常发生漏扫某些条单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该装置能够准确的提取各条单元对应的码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该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相邻两个条单元端部的高度值;以及
计算单元,将上述高度值作差值计算,得出相邻两个条单元的对应的码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不会出现条单元漏扫的情况,能够准确的提取邮政条码的码值。
【附图说明】
可参考附图并通过实例更加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二态邮政条码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四态邮政条码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的模块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二态邮政条码片段的码值提取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四态邮政条码片段的码值提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参见图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的模块图,本实用新型的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主要要包括测量单元10和计算单元20,其中,测量单元10用于测量相邻两个条单元端部的高度值;而计算单元20将上述高 度值作差值计算,得出相邻两个条单元的对应的码值。
具体而言,参见图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邮政条码的码值提取装置的流程图。简单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扫描可获取每一条单元端部的高度值,将相邻条单元端部的高度值作差值计算可得出该相邻条单元对应的码值,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准确的提取该邮政条码的码值。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二态邮政条码片段的码值提取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3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