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组以及车载动力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3293.9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鲁志佩;郑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8;H01M10/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电池组 以及 车载 动力电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以及车载动力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中的主要储能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性能的发挥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原因在于:(1)动力电池的正常运行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超出该温度范围,电池效率变差,甚至无法正常运行。(2)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可能处于极度恶略的外部环境中,外部环境会造成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缩短、降低电池性能。(3)动力电池组内温度场的长久不均匀分布将造成各电池模块、单体性能的不均衡,降低系统可靠性。
按照传热介质分类,常规热管理系统可分为空气、液体两种。空气冷却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重量小,成本低;但对于动力电池来说,风道的空间有限,电池散热面积的限制,造成换热效率非常低,无法保证大电流情况下电池的有效散热。液体冷却对模组的密封要求很高,重量相对大,维修和保养复杂,结构相对复杂;另外液冷较难解决快速充电时散热问题。
有文献提出一种新的散热结构的动力电池组。将单体电池设置在散热壳中,在散热壳和单体电池之间填充相变材料;散热壳用于密封和固定单体电池。然后再将多个上述带有散热壳的单体电池固定在动力电池组的箱体内。箱体上开有多个通风孔,热量通过空气散失到箱体外部。该结构不需要系统额外提供能量,并能有效缓解短时内热量急剧产生的问题。但是其单体电池分开固定、密 封,所需空间变大,也提高了成本;箱体内的空气流道需单独隔开,箱体内电池不能上下多层排布,否则无法避免一般时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虽然单体电池的散热介质为复合材料,但是最终电池组的热量却靠空气导出,散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大容量电池大电流充、放电时的及时散热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组散热效率低,空间大,成本高的缺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散热效率高、空间小、成本低的动力电池组。
一种动力电池组,其包括箱体、若干单体电池和相变材料,所述单体电池分布在箱体内,所述单体电池与箱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相变材料填充在所述空隙内;所述箱体包括上盖、底座,所述上盖设有定位槽,所述底座设有若干“工”型固定件;所述“工”型固定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中间板,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两端,中间板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系统。
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系统,其包括若干动力电池组、导热胶层、若干弓形压条以及托盘;所述动力电池组通过导热胶层粘结在托盘上,所述弓形压条压在所述动力电池组上,并将其固定在托盘上;所述托盘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动力电池组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当单体电池温度较低时,此时的相变材料为固态,包覆在单体电池的周围,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单体电池受到的振动和冲击。当单体电池发热量大、温度上升时,相变材料开始液化,吸收大量的热能,同时热的传递方式由热传导变成液体对流换热,散热效率大大提高。相变材料液化后,其与箱体的接触界面由固-固变成液-固,有效接触面积增加,热阻减小,从而将热量快速传递到箱体上。并且相变材料可以在整个箱体中流动, 避免了温场不均的问题,进而提高各单体电池的一致性。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组不需要单独在箱体内隔出风道,空间可以大大缩小,也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相变材料包覆在单体动力电池的周围,有助于减少单体电池受到外界的振动和冲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动力电池系统,由于箱体与托盘中间有一层导热胶层,热传导效率较高,因此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快速传导到托盘、进而传导到车身上。汽车行驶时的外部高速流体,能很快将车身上的热量带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无上盖)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弓形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32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