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噪音封闭旋焰直烧式节能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3452.5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2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汝东;赵光富;雷春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3/00 | 分类号: | F24C1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2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音 封闭 旋焰直烧式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事热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效率高、节能环保,适合于公用中锅灶以上使用的节能炒(炖)灶。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是人们消耗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集团用餐单位,如机关、学校、酒店、餐车及部队的野外炊事灶具,虽已进行煤改油、煤改气的技术改造,节能和环保性能得到提高,但其炉膛一般仍采用耐火砖、耐火泥砌筑传统结构,导致火焰及高温烟气流道不合理,不仅热效率低、能耗大,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由于耐火砖、耐火水泥的材料特性,在火焰及烟气的烧蚀及冲刷下,易产生剥落和裂纹,要时常进行维护及重新砌筑。为此本设计人经过潜心研究,研制开发出一种由特殊结构的炉膛圈形成的炉膛,具有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该炉膛为封闭式旋焰直烧式结构,可在固定或移动的炊事作业节能炉灶上使用,克服了传统炉灶存在的不足。经试验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牢固、加工制作方便,使用寿命长,能有效节约能源,可在固定厨房和炊事车上使用的低噪音封闭旋焰直烧式节能炉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低噪音封闭旋焰直烧式节能灶,在灶体内部的中心设置燃烧室,燃烧器喷火口轴线与燃烧室同心,燃烧器喷火口上沿与炉膛底部平齐,筒形炉膛圈置于灶体内水套的底部上,炉膛圈的筒壁在高度方向设置成结构不同的两段;下段形成燃烧室,开一个孔用于观察火焰燃烧情况;上段与锅体外部形成上升内烟道,筒壁具有成规律分布的多排小孔,利于高速旋转的高温热流均匀的向外烟道分流;炉膛圈与炉体水套内壁间形成下降外烟道,利于旋转流动的高温烟气对炉体水套进行加热;在灶体水套的下部设置将烟气导向炉外的导烟管,通过烟囱将烟气排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特殊结构的炉膛圈构成的燃烧室,使燃烧器喷出的旋转火焰在燃烧室内螺旋状上升燃烧,较均匀地沿炉膛圈向外烟道释放,火焰与高温烟气与锅体的接触面积大,热流路径长,烟气经炉膛圈与炉体水套内壁间的下降烟道并加热水套中的水,热交换效率高,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炉膛圈筒壁成规律分布的小孔可以有效的消除旋转火焰向外烟道扩散时产生的鸣噪。而且构成燃烧室的炉膛圈采用耐热合金制成,具有耐烧蚀、耐烟气冲刷、坚固抗冲击,使用寿命长,烟囱清除烟垢容易等特点。便于运输安装,特别适合于部队、集体食堂、野外施工等单位在移动式或固定式炊事设施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使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使用新型不限于附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一种炊事车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1-烟囱;2-隔热层;3-水套;4-炉膛圈;5-燃烧室;6-炒锅;7-燃烧室;8-外烟道;9-密封圈;10-观火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灶体内部的中心设置燃烧室,燃烧器喷火口轴线与燃烧室同心,燃烧器喷火口上沿与炉膛底部平齐,筒形炉膛圈置于灶体内水套的底部上,炉膛圈的筒壁在高度方向设置成结构不同的两段;下段形成燃烧室,开一个孔用于观察火焰燃烧情况;上段与锅体外部形成上升内烟道,筒壁具有成规律分布的多排小孔,利于高速旋转的高温热流均匀的向外烟道分流;炉膛圈与炉体水套内壁间形成下降外烟道,利于旋转流动的高温烟气对炉体水套进行加热;在灶体水套的下部设置将烟气导向炉外的导烟管,通过烟囱将烟气排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水套3的上底面和炉膛圈4形成燃烧室5,由炉膛圈4、水套3内筒壁形成外烟道8,通过烟囱1与大气连通。在水套3下底面安装电控燃烧器7。经过一个贯穿水套3及隔热层2的观火口10对燃烧室的燃烧情况进行观察,观火口10外部有一个翻盖,可根据需要开启和闭合。
本实用新型节能灶的炉膛圈用耐热合金制造,上段筒壁成规律分布的小孔可克服螺旋状高温热流分布不均匀的缺陷,并可有效消除旋焰由内烟道向外烟道高速流动时产生的鸣噪。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安装于本公司研制的飞行员餐车上。在主副食制作时,它具有加工能力强,升温快、火力强劲、节能环保,能在较短时间满足团体就餐需要。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燃烧器喷出的旋转火焰进入燃烧室,炉膛圈引导旋焰上升。由于炉膛圈内的燃烧压力大于炉膛圈外的压力,迫使高温烟气的一部分与炒锅6锅体进行热交换后从炉膛圈的上口部进入外烟道8(水套内壁和炉膛圈外壁之间的空间),一部分通过炉膛圈上段筒壁成规律分布的小孔均匀地流入外烟道,再通过外烟道下部的出口经烟囱排出炉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未经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34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焊炬系统的个人化界面及方法
- 下一篇:富氧加压引入熔窑助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