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3649.9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谭学军;王国华;张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李浩东;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人工 湿地 组合 处理 农村 生活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基础,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而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污水处理几乎是空白,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别于城镇污水处理:①农村生活污水面广分散,排放随意,收集处理困难;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运行管理资金缺乏;③农村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维护管理水平较低。农村地区的自身技术经济条件和生活污水排放特点要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必须在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的处理技术。
但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来看,我国尚缺少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生活污水适用处理工艺方法,很多工程是照搬或套用城镇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方案,结果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并由此导致许多已建工程设施难以正常运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动力消耗大。例如,有些村镇采用SBR、氧化沟、接触氧化法等好氧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但其曝气供氧过程所需的供电费用往往使农村无法承担。②操作管理复杂。为保证处理效果,有些农村采用维护管理要求很高的好氧活性污泥法或化学加药法,但由于缺少专业运行管理人员,很难保证正常运行。③处理效率低。为简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流程,有时采用简单的生物或生态处理法,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其处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基于上述情况,迫切需要结合农村自身情况,开发出符合农村实际要求的污水处理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重点解决传统处理技术存在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低、动力消耗大、操作管理复杂的问题,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经济有效处理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前端的复合厌氧反应池和后端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复合厌氧反应池由多段复合厌氧处理单元串接构成,复合厌氧处理单元上部设有轻质滤料区、下部设有活性污泥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下部设有填料层、上部设有覆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体现在:多段复合厌氧反应池将厌氧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同时发挥厌氧生化反应和物理截留作用,有机污染物和悬浮固体去除效果好,可延长后续人工湿地使用寿命;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填料的协同作用,主要用于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同时可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悬浮固体,出水水质好;多段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方法无动力消耗、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前端的复合厌氧反应池1和后端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2,其特征在于:复合厌氧反应池1由多段复合厌氧处理单元串接构成,复合厌氧处理单元上部设有轻质滤料区4、下部设有活性污泥区5,水平潜流人工湿地2下部设有填料层6、上部设有覆土层7。
复合厌氧反应池1由至少3段复合厌氧处理单元串接构成,复合厌氧处理单元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靠近进水端一侧设置与池壁平行的导流板8,导流板8将池体分为进水区9和处理区10,导流板8下端设置开口11,该开口连通进水区和处理区,活性污泥区5设在处理区的下部,轻质滤料区4设在处理区的上部。每一段复合厌氧处理单元高度≥2米,长宽比为1∶1,导流板8下端向活性污泥区5倾斜,倾角为45度,导流板8底部距离池体底部高度小于10厘米,轻质滤料4区设有轻质滤料,轻质滤料层高度≥0.3米,轻质滤料比重为16~20千克/立方米、粒径为3.5~1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36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