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像机多视场的轨距检测系统定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3696.3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7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郑树彬;柴晓冬;李立明;韩国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14 | 分类号: | G01B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像机多 视场 轨距 检测 系统 定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标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像机多视场的轨距检测系统定标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轨距检测采用光电传感和伺服机构进行测量,其主要缺点是由于现场振动的原因伺服机构容易损坏。传统方法是建立在多个摄像机都可采集到公共视场范围内的定标靶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定标的,对于“背对式”视觉系统,由于不存在公共视场,无法做到采集公共视场内的定标靶信息,采用传统的定标方法无法直接完成对摄像机内外参数矩阵的定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伺服机构不容易损坏、非接触、测速快、方便灵活的基于多像机多视场的轨距检测系统定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多像机多视场的轨距检测系统定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对式双目视觉系统、扇形激光结构光源、长型黑白棋盘标定靶、组合安装支架、支架、工型支架、撑杆,所述的背对式双目视觉系统包括两组交汇式双目系统,所述的交汇式双目系统包括两台摄像机,所述的两组交汇式双目系统之间通过组合安装支架相连接,所述的扇形激光结构光源与两台摄像机通过支架依次连接,并形成环状,所述的扇形激光结构光源通过撑杆固定在工型支架上,所述的工型支架固定在长型黑白棋盘标定靶上。
所述的摄像机为CCD摄像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视觉测量具有非接触、测速快、方便灵活等优点,在工业检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机器视觉实现轨距的高效非接触检测已成为发展方向,本装置利用4台CCD摄像机,构成“背对式”两组双目交汇式轨距检测系统。在对视觉系统进行定标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摄像机定标方法对多台摄像机进行定标,需要对每台摄像机逐个利用定标靶进行定标,得到摄像机内外参数矩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轨距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对式”多目视觉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标靶示意图;
图4为双目交汇式视觉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标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建立两世界坐标系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多像机多视场的轨距检测系统定标装置,包括“背对式”双目视觉系统、扇形激光结构光源5、长型黑白棋盘标定靶7、组合安装支架6、支架2、工型支架4、撑杆3,所述的“背对式”双目视觉系统包括两组交汇式双目系统,所述的交汇式双目系统包括两台摄像机1,所述的两组交汇式双目系统之间通过组合安装支架6相连接,所述的扇形激光结构光源5与两台摄像机1通过支架2依次连接,并形成环状,所述的扇形激光结构光源5通过撑杆3固定在工型支架4上,所述的工型支架4固定在长型黑白棋盘标定靶7上。所述的摄像机1为CCD摄像机。
在搭建“背对式”双目视觉系统前,首先搭建单侧的双目交汇式视觉系统,如图4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两台摄像机1的公共视场区域8。
定标流程如图5所示。
步骤A1,左侧的交汇式双目定标,摄像机1拍摄采集单侧双目系统在公共区域内的定标靶图像,采用传统的定标算法得到摄像机1的内外参数矩阵,得出对应的外部参数分别用[R1 t1]与[R2 t2]表示,则[R1 t1]表示CCD1摄像机与世界坐标之间的相对位置,[R2 t2]表示CCD2摄像机与世界坐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则两台CCD摄像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3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测试试验的风管夹具
- 下一篇:绞边器及绞边综